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点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下面为一幅月面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月面图象显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2.地球表面很少有类似“月坑”这类地貌,不是因为
A.天体撞击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火山喷发
E.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
F.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G.地球表面有植被覆盖
H.地球表面被人类改造得强烈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1.月球表面的大气非常稀薄,不能阻挡星际物质的撞击,月面图象显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天体撞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地球表面很少有类似“月坑”这类地貌,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后,地球表面植被多,人类活动的改造作用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太阳、地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太阳的组成及能量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2.有关图中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3.图中A对地球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A.由氢气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B.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巨大的能量
C.中心是由铁镍组成的核心,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巨大的能量
D.由100多种元素组成,大爆炸形成巨大的能量
E.A表示日地距离,大约150亿千米
F.A表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辐射
G.图中B、D两点的太阳辐射强度,D点更强
H.图示时刻,B点是地球大气上界单位时间获得太阳辐射最强的
I.适当了距离为地球生命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G.使地球有了厚层的大气
相互的辐射,抑制了地球上的病菌
使地球成为固态的球体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1.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A表示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图示时刻,B点是地球大气上界单位时间获得太阳辐射最强的,为直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需要8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剖面可能经过六大板块中的2.关于图中 A、B、C、D 四处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1个
B.2个
C.3个
D.6个
E.A处是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F.B 处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沟
G.C 处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南半球
H.处所在的大陆,其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图中剖面线经过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经过亚欧板块,首先排除 D;南美洲以西的太平洋底属南极洲板块,图中大西洋中间的海岭西侧为美洲板块,东侧为非洲板块。
2.图中 C 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属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积远大于在北半球的面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