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①区主要是煤和石油?②区主要是石油和水能? ③区主要是太阳能和水能?④区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①④两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故选D项。
小题2:图示①为北方地区,我国的煤炭、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③表示青藏高原,为我国光照最强的地区,且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河流流量较大,且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②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多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该区石油资源主要位于新疆一带。④区为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热带季风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陆上石油资源欠缺。故选B项。
小题3:结合图示四区域交界处大约位于甘肃省附近。甘肃省位于祖我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从地理位置看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点评: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区域划分、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界线。难度一般但考查范围广。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知识拓展】
中国界线:
一、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五、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4分)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夏季风(暖湿气流)偏弱,降水较往年偏少;(2分)气温偏高,蒸发加剧;(2分)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或长江上游来水减少)。(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铜矿、水电丰富(近原料地、能源地)。(2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2分)
(3)赞同(1分)。理由: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反对(1分)。理由: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查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1)鄱阳湖属于外流河,鄱阳湖大幅“瘦身”即面积减小,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和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影响上游来水和用水量增加)等方面分析。(2)影响炼铜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源和交通等因素分析。负面影响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3)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充分阐述相应的理由,说得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掌握影响湖泊水量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水库建设对库区和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旅游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