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试卷《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5-29 10:07:5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序与选项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
 [? ]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美 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美 C、①拉美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 D、①中国②拉美③俄罗斯④美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拉美迁往北美 D.从欧洲迁往亚洲
| 小题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离 D.甲地优美的环境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成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 小题2: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主要是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故C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人口迁移因素中不属于社会文化因素的是 [? ] A、文化教育 B、家庭婚姻 C、矿产资源 D、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1)数量大(1分),规模持续增长(1分),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1分) (2)南部沿海地区(1分)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2分)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分) (3)增多(1分)?国家政策支持(1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1分);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分)
本题解析: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掘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了劳动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