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5-29 10:08:19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列四幅地貌示意图中,其形成与流水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Ⅱ和Ⅳ D.Ⅰ和Ⅳ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I为冰川侵蚀地貌,图III为风力沉积地貌,图II与图IV为流水沉积地貌,分别为山前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故C正确。 考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右图中所示山岭的形成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岩浆喷发而成 D.断层而成的山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图中山岭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断层,地垒上升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生成于下列哪类岩中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都不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历史时期的植被埋藏到地下演变而形成,故属于沉积岩。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小题2: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图中沉积物通过③作用指向D,则可判断D为沉积岩,③代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又由图可知,A喷出形成E,则可判断A为岩浆,E为喷出型岩浆岩,B没有喷出地表,来源于岩浆,则B为侵入型岩浆岩。 小题2: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D为沉积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E为喷出型岩浆岩,A为岩浆,剩下C只能为变质岩,则指向变质岩的箭头②表示的是变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突破口,如图中的“沉积物”、“喷出”等关键字眼。另外学生还需明确:地球内部的岩浆因地壳运动有的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形成侵入岩,有的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地壳凹陷,固结成岩,成为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在喷出岩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火山活动和地震,它们都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西欧最典型气候类型是?,其对应的植被类型是?。(4分) (2)图中城市分布特点是?,影响其布局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4分) (3)判断图中莱茵河上游P河段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4)德国是欧洲非常重视对城市雨水收集的国家。分析城市雨水收集对城市水循环环节带来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8分) (5)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混交林)。(4分) (2)沿河谷(流)分布;交通运输。(4分) (3)V型谷(峡谷)(2分);P河段位于莱茵河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2分)河流以下切和逆源侵蚀为主,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逐渐形成V型谷。(2分) (4)影响:减弱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下渗)(4分) 生态效益:缓解河流洪峰,防治水患;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4分,答其中两点即可) (5)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2分)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2分)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2分)
本题解析: (1)西欧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2)据图可知,图中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因为,此处水运条件发达,因此,影响其布局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交通因素。 (3)河流的上游一般以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为主,地貌主要表现为V型谷,莱茵河上游P河段为V型谷。 (4)城市雨水收集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蒸发、下渗环节,使得地表径流减弱,蒸发量增加(下渗增加),与此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是缓解河流洪峰,防治水患;补充涵养地下水源;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 (5)本小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河流不同河段地形条件不同纬度位置差异都对该流域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主要是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