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9 10:18:56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有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 A.黑子的温度比周围其他地方高 B.黑子时多时少,变化周期约为13年 C.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D.是太阳色球层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A、D错误;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B错误;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某日北半球晨线上各点移动速度统计图,关于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可能为9月23日 B.甲点的速度大约为1667km/h C.乙点的纬度可能是60°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5°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即晨昏线过极点,极点的线速度为0,图中各点线速度不为0,说明晨线不过极点,也就不是9月23日,A错;图示甲地的纬度为0度,说明位于赤道,线速度大约为1667km/h,B正确;60°纬线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即乙的线速度应是甲速度的一半,图示不正确,C错;北京的纬度约为40°N,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一年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范围是26.5°-73.5°,图中材料不能确定日期,D错。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 “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甲图属于 半球俯视图。 (2)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 (晨、昏)线;C点在A点的 方向。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B点的地方时为 ,北京的时间是月日时分,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4)这一天D点白昼长 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 。 (5)在从C→D的行进中,连续经历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 (>、 < 、=)1个太阳日。 (6)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图是()(注: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参考答案: (1)(1分) 北 (2)(2分)晨, 西北 (3)(7分)23.5°S,135°W; 3时 12月22日4时44分 3/8 (4)(2分)6; 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时昼夜均分 (5)(1分)< (6)(1分)丁
本题解析: (1)根据乙图中的经度信息可以确定,乙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而该半球为南半球,所以甲图为北半球示意图。 (2)由于甲图为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顺着自转方向,经过D所在的晨昏线,昼夜状况是由夜到昼,所以这段晨昏线为晨线,所以C点为赤道与昏线交点,该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乙图的经度数值变化,可以推断出A点为135°W,结合光照图,推断出A所在的经线为12时;结合上面的判断,推出C点在A点的西北。 (3)由于乙图为南半球,甲图为北半球,所以看出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5°W为12时,所以直射点的位置为(135°W,23°26′S);C点地方时为6时,B点比C点晚3小时,所以地方时为3时;A点的时间和日期为12月22日12时,经度为135°W,所以推出北京时间和日期为12月23日5时,此时45°E自西向东到180°经线都为23日,因而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5°/360°,即为3/8. (4)由甲图可以明显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有1/4属于白昼,因而昼长为6小时;冬至日过后杭州处于昼短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长的阶段。 (5)在从C→D的行进中,由于是与地球自转同向,所以连续经历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要比一个太阳日短一些时间。 (6)A处于南极圈上,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是这样的,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0°,6月22日至9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12月22日达到最大,46°52′,然后减小,直到次年的6月22日达到最小,为0°。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用一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短波到达大气层上界,被全部反射回宇宙空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用一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大气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从斐济开始,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国的城市率先熄灯,欧洲、美洲等国的城市紧随其后。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 材料2:几个主要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1)当新西兰和斐济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______,图中5个城市中最接近正午的是________。 (2)关于以上5个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5个城市均在大陆西岸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一致 (3)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家住伦敦的珍妮观察到太阳方位与下图大致相符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昼夜等长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5)全球开展“熄灯一小时”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6时30分 莫斯科 (2)C (3)A (4)20°W 142.5°E (5)全球气候变暖。
本题解析: (1)新西兰和斐济在东十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存在4个小时的时差,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30分-4小时=16时30分;最接近正午的城市与惠灵顿经度应相差127.5°,且在惠灵顿西侧,故莫斯科最接近。 (2) 5个城市中,莫斯科在大陆内部,雅典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岸边;伦敦终年温和湿润,而雅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气候特征不一致;雅典和惠灵顿纬度数相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莫斯科比旧金山纬度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比旧金山大。 (3)当惠灵顿开始此活动时,伦敦正值当地时间早上8∶30,此时的太阳方位大致与①点相符。 (4)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 160°E,3月28日昼夜等长的点应在赤道上,赤道上属于昼半球的范围为37.5°W 142.5°E,求二者的交集即可。 (5)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