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A.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上游 B.虚线表示建坝前河流径流量曲线 C.实线表示建坝后河流径流量曲线 D.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修建水库能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故图示虚线表示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应表示修建水库后,而实线表示修建水库前的河流径流量,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两个汛期,故判断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受春季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而形成双汛。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虚线应表示修建水库后的径流量,而实线表示修建水库前的河流径流量,水库能调节水库下游河段的河流径流量,故判断该水文站位于水库的下游。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受锋面雨带影响,河流流域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夏汛。
小题4: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水文站在1980年和2005年观测到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则图示反映该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在减小,说明河流流域内可能有湖泊的调节作用加强,故选①③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河流特征分析的常规性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并结合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判断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 对于水循环的原理可以借助于实验来进行演示,阅读下列图示及材料,思考并回答。
? 
(1)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怎么表现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少量的水,盖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水中。
②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
? 沙小瓶的正上方。
③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过1小时后,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会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1)水的循环:水从碗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降落到小瓶中的沙上。
(2)海陆间水循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 流—水汽蒸发。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
? 水就是“海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流域汇流过程是指流域内各种成份的径流汇集到溪沟、河谷,直流到流域出口的过程。完成6~ 7题.
小题1:图4示意暴雨中心位置对流域汇流的影响。SMD表示暴雨中心发生在上、中、下游区域或均匀分布时汇流过程。若暴雨中心发生在上游区域时,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图5示意流域形状对流域汇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流域形状会产生不同的汇流过程。流域形状甲、乙、丙分别对应汇流过程正确的是(? )
A.甲-①乙一②丙-③
B.甲-①乙一③丙- ②
C.甲-③乙一②丙-①
D.甲-③乙一①丙-②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小题1:暴雨中心如果在流域支流及上游区域,则由于森林植被对雨水的截流、地表水下渗等过程,进入干流的时间延缓,流量减少。上游洪涝灾害较突出,中下游干流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程度减小和时间延缓;若暴雨中心直接在干流区域,则洪涝灾害对中下游区域影响大,且形成灾害时间快。
小题1:流域内的支流越多,流域就越稳定;流域内流程越短,最大量的时间就越提前,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并分析回答:
(1)在图中各横线处加绘箭头,完成水循环,其中D、E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海陆间循环,缺少了两个环节,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地貌来看甲处是? 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在___________(甲、乙)处。
(5)A、B、C三处渔业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锰结核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水汽输送?地表径流(3分)
(2)下渗?地下径流
(3)背斜?向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破碎,受外力侵蚀逐渐降低形成谷地(4分)
(4)乙(1分)
(5)A(1分)? A处是沿海大陆架海域,此处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加上入海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多,渔业资源丰富(2分)? C(1分)
(6)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D箭头向左,E箭头向右,F箭头向上。图中D 表示水汽输送;E表示地表径流。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所以图中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
(3)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破碎,受外力侵蚀逐渐降低形成谷地,所以就地貌来看甲处是谷地。
(4)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所以在乙处开采地下水。
(5)A处是沿海大陆架海域,此处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加上入海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多,渔业资源丰富。锰结核分布在大洋盆地,所以为C。
(6)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甲、乙之间植树造林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