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1分)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铁路沿线示意图,近年来,在该铁路东部地区频频发生雾霾天气。


材料二?雾是由大量在近地面空气中悬浮的冰晶或者微小水滴、颗粒等形成的一种混合物。
霾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及灰尘等颗粒形成的一种混合物,漂浮在一定范围内,使大气变得混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能减弱太阳紫外线并携带多种病菌。
(1)③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基地,像科迪汤圆、三元食品等均产自该地区,试分析该城市发展食品工业的有利条件。(3分)
(2)②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试分析雾霾天气对人类带来的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 ①河南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原料丰富;②有陇海线等铁路通过,交通便利;③产品面向全国,市场广阔;④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⑤政策支持。(任答3点给3分)
(2)①棉花生长期雨热同期(1分);②秋季多晴朗天气,有利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华北平原,地形平坦;④土层深厚疏松,有利棉花生长;(每个要点1分,共4分)
(3)①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及正常运行;②降低空气质量,引发呼吸道疾病;③缺乏紫外线,不利于人体健康;④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发展等。(每个要点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形状判断,③地位于河南郑州附近。河南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原料丰富。该地有陇海线等铁路通过,交通便利。产品面向全国,市场广阔。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
(2)读图,②③地区位于山东、河南两省,属于华北平原地区。这里棉花生长期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秋季多晴朗天气,有利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疏松,有利棉花生长。
(3)根据材料二分析,雾霾天气大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及正常运行。雾霾天气减弱太阳紫外线并携带多种病菌,降低空气质量,引发呼吸道疾病。缺乏紫外线,不利于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发展等。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读“某地地形图”、“某地旅游交通图”和“珠海市、西安市总产值及二、三产业产值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1)一(5)小题。

某地地形图

某地旅游交通图

珠海市、西安市总产值及二、三产业产值图
(1)某地地形图中A是________市,B是________河。(4分)
(2)图示E铁路是________线,其经过________平原,简述该平原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6分)
(3)C是___________岭,指出该山脉南北气温、降水和植被方面的差异。(7分)
(4)分析说明B河流的水文特点。(4分)
(5)分析阐述珠海市和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成因特点。(7分)
参考答案:
(1)西安(2分) 渭(2分)
(2)陇海(1分) 渭河(1分)?地质构造是地堑,地壳断裂下沉,由河流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2分)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适于发展种植业。(2分)
(3)秦(1分)?是中国1月均温0℃(暖温带和亚热带)、(2分)年降水量800 mm(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2分)山脉以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2分)
(4)全年流量不大,汛期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2分)含沙量大;(1分)冰期短。(1分)
(5)2005年以来,西安市总产值较大且增长较快,珠海市总产值较小且增长较慢;(3分)由于区位资源和政策等的影响,西安市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成为最主要的产值来源;(2分)珠海市第二、三产业增长相当,成为产值的支柱。(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旅游交通地图中的“渭河”“华山”等信息,经度为110°E,纬度大于34°N,再结合地形图中A、B位于高原和山脉之间,可知图中A是西安市,B是渭河。
(2)根据上题的结论,图示E铁路为陇海线,其经过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由断层地质构造作用,地壳断裂下沉,由河流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适于发展种植业。
(3)C是位于渭河平原的南部山脉,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我国1月均温0℃和年降水量800mm的线,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山脉以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4)河流的水文特点主要从流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来分析回答。B是渭河,渭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全年流量不大,汛期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有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5)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可知2005年以来,西安市总产值较大且增长较快,珠海市总产值较小且增长较慢;由于区位资源和政策等的影响,西安市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成为最主要的产值来源;珠海市第二、三产业增长相当,成为产值的支柱。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民收入?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多选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是
[? ]
A、东北
B、华北
C、华东
D、华南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4分)
(2)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和不足?(4分)
(3)A、C两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解决的措施分别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每空1分,共4分 每空填对一种作物即可,有填错的作物不得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优势: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始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答对两点2 分)
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答对两点2 分)
(3)A:黑土肥力下降。? B:洪涝严重(2 分)。?
A: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注意加强黑土培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答对两点2分)
B:严禁沿湖围垦,做到退耕还湖,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搞好分洪工程;营造中上游地区的防护林;修建水利工程。(答对两点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事物的轮廓判断,甲图为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菜、桑蚕和棉花等;而乙为我国东北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甜菜、大豆等。(2)甲地区为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人地关系、交通、科技、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注意结合两地的实际比较分析优势和不足。(3)图示A位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由于长期的重利用,少养护,故黑土流失严重,主要才措施可从合理耕作,合理施肥和加强植被保护,保持水土等措施分析。而C位于洞庭湖平原,受长期的围湖造田影响,故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故治理措施主要从退田还湖、建分洪蓄洪区和河流上游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我国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概况,学会区域发展的一般分析思路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思维。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地理常规考点的总结与归纳,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和针对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