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A 波 ,B 波 ;且A波的传播速度 (快、慢)于B波的传播速度。(3分)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2分)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突然消失和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2分)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为 。(3分)
(5)物质状态:E层 ,F层 。(液态或熔融状态、固态)(2分)
参考答案:
(1)A横波 B纵波 慢
(2)莫霍面
(3)古登堡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5)E液态或熔融状态 F固态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读图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确定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有两个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其中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横纵波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就是莫霍界面。
(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大约在2900千米深处,横波突然消失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个不连续面就是古登堡面不连续面。
(4)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大体上以两个不连续面为分界线,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5)对E层物质状态的回答可通过D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慢,横波完全消失推测,外地核的物质接近液态或熔融状态。答题时应注意物质状态与物质组成的区别,如F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千万不能回答为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半球夏季长于冬季是由于
A.季节划分就这么规定的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快时慢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轴是倾斜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在远日点两侧,公转速度较慢,故时间较长;而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两侧,公转速度较快,故时间较短。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B.土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C.火星轨道与水星轨道之间
D.水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教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这段时间里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正确叙述是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产逐渐向南移动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烟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E.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F.华北地区农民开始准备播种小麦
G.新疆的果农喜摘葡萄,晾晒准备出口的葡萄干
H.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1.根据3天以来,北京天安门的升旗时间都早于6点,判断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升旗时间越来越晚,判断此时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应处于夏至日—秋分日之间,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季节应为6月中下旬,故不可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河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A、B两地同时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地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
B.乙国处于多雨季节
C.A地昼长大于B地
D.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多晴朗天气
E.河口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F.甲、乙两国合作在河流下游建了许多水电站
G.河流下游沿岸由于受地形影响,排水困难,多沼泽、湿地
H.图中地势大致为北高南低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若AB同时日出,即同时经过晨线,故越往北昼越长,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则图示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A错误;当地为冬季,故乙国处于少雨季节,B错误;越往北昼越长,C正确。
2.图示河流下游主要流经潘帕斯草原,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足,故B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