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甲点位于乙点偏南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甲点位于乙点偏西方向。
【小题2】甲点纬度高于乙点,线速度小于乙;甲、乙两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h;甲乙两地经度大约相差90°,因此两地地方时相差约6小时;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甲点纬度高于乙点,因此白昼时间长于乙点。
考点:地球自转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C点昼长为8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日正确的叙述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表示春、秋季
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D.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
【小题2】关于D点正确的叙述是
A.经度为20°W
B.昼长小于12小时
C.位于昏线上
D.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区为昼半球,图中大圆为晨昏圈。根据图中A点的纬度,判断A是南极圈与晨昏线的切点。C点位于南半球,昼长8小时,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半年,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是夏半年,地球此时位于远日点附近,A错。只有夏至日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是春季、秋季,B错。此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C错。印度洋北部是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作用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D对。
【小题2】读图可以看到,A为南极圈的切点,B与它是对趾点,是北极圈的切点。AC距离与BD间距离不相同, C与D纬度数值也不相同,C与D不是对趾点,不一定是在两条相对的经线上,所以不能根据C点的经度来判断D点经度,A错。C昼长8小时,南关于是冬季, D位于北半球,是夏季,昼长时间一定大于12小时。B错。图示为晨昏圈,目前是上南下北,可以倒过来看,判断ACB为晨线,ADB是昏线。选项C对。图中无法确定纬度,也就不能确定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D错。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C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昏线,CD、CE是日期分界线,内圆表示极圈。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此刻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11时
C.6月22日5时
D.12月21日5时
【小题2】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牡丹江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B、四川地区的白昼开始变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早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已知AB为昏线,根据定义则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即C为北极点,将光照图补充完整即可得出,此日为夏至6月22日;再由CE、CD为日界线可知,CD所在经线为180°,图中所给经线为135°E,时间为6时,则北京时间为6月22日5时。
【小题2】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达到最大值,A正确;北半球所有地区白昼时间达到最大值,B错误;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C错误;南极地区为极夜,不适合科考。
考点: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在读此光照图时,关键是判断南北半球,同时根据晨昏线判断出节气,找出特殊地点的时间,如赤道与晨昏线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面(水平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横坐标表示坡向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坡面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 点的数值将
[?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下列哪种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D、“阴雨霏霏,连日不开”
参考答案:1、D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部门,应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和研究的是
①通信部门
②航天部门
③气象部门
④钢铁部门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