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 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E.台风
F.洪涝
G.地震
H.森林病虫害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环境减灾”卫星属于遥感卫星。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地震是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造成,不能直接监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分)
据统计,2010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
(2)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乙)。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
(3)依据图文资料,分析上海市金融商务区形成的原因。(3分)
(4)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中部高;(1分)南北低。(1分)
(2)上海市工商业发达(或:二、三产业发达);(1分)就业机会多;(1分)收入水平高,(1分)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
(3)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或: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1分)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1分)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1分)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1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本小题共3分。)
(注:只回答“历史原因、经济原因、行政原因”不得分。)
(4)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1分)土地利用率提高。(1分)
本题解析:
(1)读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例,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南北两侧城市化水平低。
(2)上海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一个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早,工商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发达,工资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
(3)从材料中可知,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现在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是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读图可知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上海是港口城市,有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港等,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地、合理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
(4)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的郊区,现在建成金融商务中心,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高层建筑的建设,使这里的土地利用率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问题。
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2.关于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3.A区与C区的界线是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5.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E.A是新疆区
F.B区的植被主要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G.C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H.A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
I.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G.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大致与3000米等高线吻合
大致与0℃等温线吻合
D是阿尔金山,E祁连山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A区
A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荒漠化最严重的是B区
B区土壤多在森林植被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最终均注入太平洋
本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该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参考答案:1. A
2. B
3. A
4. D
5.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000米等高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故反映了气候和地形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
2.直接根据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为青藏高寒地区,地势高,气候高寒,故植被以草原、荒漠和高山草甸灌木为主,B项正确;C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是三大自然区中海拔最低的区域,C错误;A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D错误。
3.图示A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C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两者的分界线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我国荒漠化最严重地区是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地表物质疏松,且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故荒漠化严重。
5.B区为我国青藏高寒区,B区广大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A错误;青藏高原南部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B错误;该区地势高,故气温的年较差较小,D错误;该地区气候高寒,人口稀疏,故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最为微弱,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东北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节所讲的东北区除了黑、吉、辽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由于南北跨纬度的差异,热量条件出现南北差异;本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此区域河流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