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
小题2: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水质较好。
小题3: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方向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D.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 www.91eXam.org题干信息,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呈现东西差异即从沿海向内陆的差异,故反映其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呈南北方向的自然带更替;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呈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题干内容分析自然带更替方向的基本变化规律,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更替方向的差异判断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小题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故为草原。本题考查差异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考查中国植被东西向地带性分布,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题2: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夏季风向西影响范围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造成的,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故答案选D。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所描写的农业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落基山区
B.欧洲阿尔卑斯山区
C.亚洲喜马拉雅山区
D.南美安第斯山区
小题2: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坡度大小
B.气温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
小题3:.在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题文中有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些产于热带地区,排除A、B、C选项,只有位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地区,D符合题意。
小题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状况会发生变化,低纬度的高山,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比水分大得多,气温的变化会导致不同高度农作物种类不同,因此B项正确。
小题3:依据常识,马铃薯与玉米、小麦、大麦相比,生长期短,喜温凉环境,是马铃薯栽培高度上线最高的原因,C正确。
考点:地理事物推断能力;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据下图气候资料推断,该地的自然带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