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ad B.bc C.ac D.bd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可以判断位于北半球。
小题2:图示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暖锋前、冷锋后有降水,可以判断属于降水区域的是ad。
小题3:a点受冷气团控制,位于冷锋后,有降水;b点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c点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d点受暖锋影响,出现连续性降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锋面气旋及天气状况。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__________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在北半球,台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按__________时针方向旋转的热带气旋。
参考答案:水平气压梯度 逆(反)
本题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作水平运动,从而产生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台风是热带气旋强力发展的结果,在北半球应为逆时针旋转。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D表示气压带A是 带, B是 带,C是 带,D是
带。
(2)E、F表示风带E是 带, F是 带(北半球)。
(3)在D气压带控制下常形成________________气候,此气候类型特点为__________ _____。在C气压带与E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在中纬度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_气候,在E风带控制下会形成_______________气候。
参考答案:
(1)A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是赤道低气压带。
(2)E是盛行西风带, F是东北信风带(北半球)。
(3)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本题解析:
(1)A地位于极地地区形成的气压带为极地高压带;B地位于60°附近地区,有极锋出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地位于南北纬30°附近地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D地位于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2)E在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由低纬向高纬的气压梯度力,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盛行西风带;F在赤道低气压带和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信风带。
(3)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多云雨天,终年高温多雨,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在C副热带高压和E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易形成地中海气候;常年受E盛行西风控制地区,温和多雨,位于中纬地区,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面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6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3分)
参考答案:
(1)纬度较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热量不易散发;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四选三)(6分)
(2)多晴天;风力小;天气暖和、气温较高;(3分)
(3)钢铁等工业及汽车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河谷地形相对闭塞,不易扩散;河谷易逆温,不易扩散;(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攀枝花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区,多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发,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影响。所以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
(2)结合前面分析,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区,山地背风坡,多下沉气流,所以多晴朗天气,风力小,天气暖和、气温较高。
(3)攀枝花是钢铁工业城市,钢铁等工业及汽车排放大量污染性气体。该地是河谷地形,相对闭塞,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河谷易出现逆温现象,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发展旅游业。
考点: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1961~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大,关于其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B.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最小的10年是1991~ 2000年
C.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大值
D.2002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
E.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
F.春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
G.夏季,副高脊线在28ºN~30º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
H.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雪天气较往年多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年降水量距平是降水量与降水量平均值的差。读图可以看到,降水量的变化并不是周期性的。A错。1991~ 2000年,降水量距平多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大,图中最小的10年是1961-2000年,B错。图中2010年降水量大,阴天多,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平均气温可能要小于平常年份,C错。图中2002年降水量距平是正值,且较大,降水量多,阴天多,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平均值,D对。
2.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夏季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多。夏季,锋面活动加剧,也能导致降水增多。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暴雪天气多,这些都可能导致降水量比常年大。A、B、D都是正确的。夏季,副高脊线控制时间长,可能是伏旱时间长,降水比常年少,不可能变大,所以C是不正确的。
考点:该题考查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增长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