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气旋控制 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见5-6月流量大,说明降水较多,7-8月流量小说明降水较少,符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季节降水量大,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C对。
小题2:7-8月降水少,受副高影响,B对;受准静止锋和气旋控制都会带来降水,河流流量会增大,不会降低,AC错;夏季风的北风坡整个夏季都不会降水多,D错。
小题3: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是:丰水期河水补给潜水,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水,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是河水最多的时期,从图中可知为6月,是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C对;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冬季,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分不出冬季与夏季,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冬季与春季,特别春季最显著,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北美洲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28分)
(1)比较甲、乙两条河流特征的差异。(6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述一月等温线相对于七月等温线不同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12分)
(3)A、B 两地纬度位置基本相同,分析两地的年降水量差异及其成因。(10分)
参考答案:
(1)水系特征:流向:甲河自北向南流,乙河自南向北流;支流:甲河支流比乙河多;流域面积:甲河流域面积大于乙河;河流长度:甲河比乙河长;(任答3点3分)水文特征:甲河结冰期比乙河短;甲河流量比乙河丰富;甲河流量季节变化比乙河大; 乙河有凌汛。 (任答3点3分)
(2)1 月等温线均向南(低纬)弯曲(2分) 。主要是北美洲 1 月份,大陆气温相对海洋同一 纬度说要低(2分) ; 1 月等温线比七月等温线分布较密集(2分) 。主要是北美洲纬度跨度大,1 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往北获得 的太阳辐射越少(4分)。加之冬季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2分) 。所以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
(3)A 地区降水量小于 B 地区(2分) A 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分) ,又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2 分),降水稀少; B 地区夏季受自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2 分) ; 又有墨西哥湾暖流影响(2 分) ,降水较丰富。
本题解析:
(1)河流的特征要从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方面来分析,而水文特征要从二期二量方面答题;水文特征要从流向、干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流长短等来答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河纬度低,流程才,支流多,流域面积较广,甲河流向为自北向南流,而乙河自南向北流。甲河流经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河流经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样甲河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甲乙河冬季都会结冰,而乙河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流向为从低纬向高纬,故有凌汛现象。
(2)等温线的分布特点要从等温线的走向、疏密来分析。而题目要求是根据图中信息,概述一月等温线相对于七月等温线不同的分布特点。从走向来看,1月等温线向南凸,而7月等温线向北凸;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北美洲 1 月份,大陆气温相对同一 纬度海洋来说要低,所以导致1月等温线向南凸。从疏密来分析:1月等温线比7月等温线密集,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越大,而1月份南北温差大又要从1月份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来分析,而影响气温高低要从冬季风的影响程度及纬度高低来分析。
(3)年降水量的差异要从年降水量的多与少来作答,而影响年降水量多少的因素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有关。A在23°26′N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少,沿岸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使得降水更少。而B在23°26′N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受暖湿的大西洋水汽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而沿岸暖流流经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得沿岸降水更加丰富。
考点:河流特征的分析、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年降水量差异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963年,图中湖泊面积2.5万平方千米。但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到2007 年,该湖面积减小到2000平方千米,不足原来的1/10。
材料三 人口、贫穷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非洲的主要问题。据统计,非洲西部育龄妇女平均生育人数5. 8人,人均年收入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合理的开发和对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1)据图描述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的变化特征。(6分)
(2)简要分析造成图中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6 分)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12分)
参考答案:
(1)由南向北递减(2分);西南部降水最多,变化最大(2分);南部降水变率大,北部变率小(2分)
(2)①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2分);②上游河段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2分);③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塞严重(2分)
(3)①甲地降水多,热量丰沛(2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2分)有利于水稻种植业或种植园农业的发展(2分)
②乙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2分),以草原和荒漠为主(2分),但光、热充足,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或旱作农业。(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变化分析,图示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西南部降水最多,变化最大。整体上看,南部降水变率大,北部变率小。
(2)根据材料二,从自然因素分析,近些年气候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水位下降。从人为因素分析,上游河段农业发展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淤塞严重。最终导致面积缩小。
(3)根据经纬度,结合图中年降水量数值分析,甲地降水多,热量丰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业或种植园农业的发展。乙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降水少,光、热充足,灌溉水源较充足,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或旱作农业。
考点:区域降水量分布特征,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不同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地写下来。(4分)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5分)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酋先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甲处海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小题1】若甲处在纬度30°附近,则该处洋流可能是( )
A.本格拉寒流
B.千岛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小题2】若甲处受洋流影响,等温线数值T2>T1,则该处可能在( )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 若甲处在纬度30°附近,该海域位于中低纬度的副热带大陆西岸,应为寒流,千岛寒流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所以该处洋流可能是本格拉寒流。故选A。
【小题2】 若甲处受洋流影响,等温线数值T2>T1,也就是南边为低纬,应在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水温温比同纬度海洋高,是受暖流影响,该海域位于大陆西岸,有暖流经过的应该在中高纬,由此推断,该处可能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西岸,符合此条件的只能是A。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