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003年6月下旬至7 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通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我国减灾防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
①成功抗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
②彻底防止了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③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④准确预报24小时和48小时区域性暴雨
[?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称台风
B.侵蚀区植被破坏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在其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C.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黑灾”
D.我国二、三级阶梯界线以东滑坡较密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台风的中心附近风力为12级及以上,而台风中心风力较小,A错误;寒潮带来的暴风雪造成“雪灾”而不应该是黒灾,C错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移动地区多为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小,故滑坡少,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在菲律宾莱特岛发生特大泥石流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气象和地质专家分析认为,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地近两周来连续降雨,雨水浸满岩石的裂隙,造成岩土松懈和不稳定,最终酿成惨剧。二是由于莱特岛居民盗伐林木、私自挖矿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得当地许多山区几乎成为“秃山”,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三是在泥石流发生前1小时,当地曾发生了里氏4级以下的轻微地震。回答问题。
小题1:发生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最直接诱因是(? )
A.植被破坏
B.轻微地震
C.连续降雨
D.岩层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