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

A.23°26"
B.36°34
C.53°26"
D.66°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图示α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较的余角,故根据当地的纬度30°N,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可得α的度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
C.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D.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360°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A项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初两极点外处处相等,故B项错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C项错误。由于地球自转周期不长,故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地球上昼夜温差不会太大,利于生命生存。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

下列四幅图中(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经度和材料中条件,可以计算出日出时①处的地方时为7时。日出时间在6点之后,说明南半球现在是冬半年,昼短夜长。阴影部分是夜半球,所以A图、D图为昏线,选项A、D错。B图、C图为晨线,但B图中①处昼长夜短,B错。C图中①处昼短夜长,与条件相符,C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1中当太阳直射点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当太阳直射点处于C、D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当太阳直射点处于F点时,在?地区出现极昼现象(6分)?
(2)图2中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且正在向?移动,此期间北京的白昼在不断变??。(3分)
(3)图2中地球运行到丙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点附近,其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变慢)。(2分)
(4)图1中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填字母)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在图2公转轨道上适当的位置描点标注近日点K 。(2分)
参考答案:
(1)南回归线(23°26′S)及其以南地区
从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极圈(66°34′S)及其以南?(或66°34′S——90°S)(6分)
(2)南?南?短(3分)
(3)B?变慢(2分)
(4)E? K点标注在乙位置之后?(2分)
本题解析:
(1)图1中A点位于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处于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均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当太阳直射点处于C、D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F点在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处于F点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图2中甲为秋分,乙为冬至,丙为春分,丁为夏至。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仍在变短。
(3)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较快,7月初较慢。丙为春分, 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B?位置,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4)若整个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则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点应该在赤道上,图中B在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0时,E在西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12时,故太阳直射点在E点时,整个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地球在近日点时为1月初,应该为图2中乙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福建某学校(25?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9~11题。

小题1:12月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a为()
A.23°26ˊ
B.41°34ˊ
C.48°26ˊ
D.66°34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