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A、B代表的北半球的节气。A _
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图中四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其原因是 __ __ _____
(3)由C到D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处于C点时,哈尔滨、广州、新加坡、悉尼四地昼由长到短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 点附近(填字母)。
(6)图中 点(填字母)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太阳的能量来源是
A.黑子和耀斑爆发时放出的强烈射电
B.太阳风抛出的太阳粒子流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注意区别“核聚变”和“核裂变”,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360°所用的时间,叫做一个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是一回归年,一个回归年是指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差。或者说地球连续两次春分的时间间隔。这和地球自转轴的运动有联系,故本题应当是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9月10日我国教师节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9月10日我国教师节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是昼长夜短;北极地区是极昼现象,南极地区是极夜现象。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地区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一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地区,发生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当日全食发生时,能反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2)日全食食甚期间最壮观的景象如下图2所示,这一层太阳大气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影响南方地区的降水? B.影响北方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长江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
(3)题中日食所经地区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森林破坏?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1)B?(2)C?(3)C
本题解析:日食发生在望日,此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遮挡了阳光。日食发生时光球层被遮住,色球层和日冕层就露出来了,色球层活跃时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和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电离层和磁场,并影响地球气候。除极光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外,其他现象并无地区差异。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此次日食经过的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