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逆南顺”。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小,故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关地球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季节变化也相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也相同。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
A.使地球上大批动物死亡
B.使地球上三个纬度带的降水出现在与之相关性
C.使地球上传输的无线电信号加强
D.使地球上的罗盘定向更加准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处地质构造是 。
(2)图示区域的河流,一般来说在平直段 (左、右)岸坡度较大,这是在 影响下的结果。
(3)如果③地区植被遭破坏,C地区发生 灾害的可能性会增大,这反映地理环境的 特征。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与杭州相比,②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比杭州 (大、小)。
(5)①、②两地较易形成城市的是 ,相比而言,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参考答案:(20分)
(1)(4分)流水沉积 断层
(2)(4分)右 地转偏向力
(3)(4分)旱涝 整体性
(4)(4分)北温带 较大
(5)(4分) ② ②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交通更加便利。
本题解析:。
(1)A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应该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的冲积扇,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处地层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
(2)图示区域的河流,一般来说在平直段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我国地处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岸受侵蚀,坡度较大。
(3)③地位于山上,河流源头,如果植被遭破坏,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C地区河流泥沙淤积,水位抬高,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植被影响气候和水文特征,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从图中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可得出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杭州地处亚热带,该地纬度较高,与杭州相比,②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比杭州大。
(5)②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与①地相比,②地比①地多一个方向上的水运方向,交通更加便利,更有利于形成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夏至日北京时间12:40,25°N以南的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如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小题1】此时太阳悬挂在该地 的天空上(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小题2】该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25°E,20°N)
B.(110°E,24°N)
C.(125°E,24°N)
D.(110°E,20°N)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23.5°N,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时为当地的正午,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86.5°。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该地可能位于27°N或20°N,材料中提到该地位于25°N以南,因此该地位于20°N,此时太阳县挂在该地正北的天空上,B正确。
【小题2】北京时间12:40时该校地方时12点,该校较北京时间晚40分钟,说明该校位于120°E西10°,位于110°E.因此该地位于(110°E,20°N),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方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等值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