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极科考队于2011年11月2日从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发,启动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此次航程中,“雪龙”号科考船承担了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一船三站”的后勤保障和大洋考察任务。于当地时间2012年3月6日17时在中山站(经纬度约为690S,760E)启程回国。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等天体的研究。
(1)(2分)“雪龙”号启程回国时,北京时间为3月6日 ________时。
(2)(6分)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___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3)(2分)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
(4)(4分)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8分)简要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别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6)(6分)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其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20(2分)
(2)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极夜 (2分)
(3)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2分)
(4)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5)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分)
(6)大牧场放牧业(2分)?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雪龙”号于当地时间(东5区)2012年3月6日17时在中山站(经纬度约为690S,760E)启程回国,北京时间(东8区)为3月6日为20时。
(2)要求学生通过对时间的分析,了解昆仑站所在位置,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季节等,南极大陆也是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大气污染极小。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某点地理坐标应该是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功能。
(4)则要求学生根据南极周围海洋状况,综合分析科考船航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它要穿过地球上最强的南半球西风带(遇狂风巨浪,其下以是环绕地球的最强寒流——西风漂流,海面漂浮的冰山,极低气温)。
(5)要求学生从图中读自然带的变化既有南北(从赤道到两极),又有(从沿海到内陆)变化。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6)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其地域类型必然是大牧场放牧业,同时也需优越的条件,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有关瑞士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右囤)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每天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到城市工作。
材料二: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
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6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

小题1:瑞士位居中欧,西接法国,南邻?(国家),北与?(国家)为邻。
?河是瑞士唯一通往北海的国际航道。
小题2:从地形和河流的特征看,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
小题3: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产业很发达,在这一产业中,
?业、?业尤为突出。
小题4:根据材料一判断,目前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阶段。
小题5:从资源、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分析瑞士成为“钟表王国”的工业区位条件。
小题6: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列举两例说明。
参考答案:
小题1:意大利;德国;莱茵
小题2: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小题3:三;金融;旅游;会展
小题4:逆城市化
小题5: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小题6: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本题解析:
小题1:识记内容。
小题2:读懂图2很关键。欧洲屋脊说明地势高峻,要从山脉入手;欧洲水塔与河流发源有关,它孕育出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三大水系,而这三大水系贯穿欧洲。
小题3: 阅读材料二可知:瑞士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 3%和72 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最发达;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其中钟表制造业为第二产业,金融业与会展业为第三产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636万人次”说明旅游业发达。
小题4:瑞士大量人口居住于城市周边的小镇,白天到城市工作,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小题5:仔细审题,答案在材料二中已明确给出。
小题6:瑞士自然特色为多山内陆国,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人文特色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也不同。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
A.农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
B.工业社会阶段——土地资源
C.后工业化阶段——气候资源
D.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制约性明显。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9年1月27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80°25′S,77°06′E)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这是继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之后,我国建成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请回答4—6题。

小题1:中山站到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1000千米
B.1200千米
C.1400千米
D.16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