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06 00:32:5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24~25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 小题2: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B.乙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C.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优于甲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第24题,结合经纬度位置,甲表示松嫩平原;乙位于珠江流域。A项我国最北的商品粮基地为三江平原,错误。B项,我国最东的商品率基地也是三江平原,错误。C项甲位于东北,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正确。D项乙地位于珠三角附近,特色农业为基塘农业;错误。 小题2:第25题,B项乙图的省会城市为广州,位于珠三角地区,故农业基础好;B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某地区港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港口A是 (1分)。建港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 ? (2分), 劣势: ?(2分)。社会经济条件: ? (2分)。 (2)国家计划在蓬莱—长岛—旅顺建“南桥北遂”公路、铁路两用交通线,试分析其区位因素。(4分) (3)B矿附近沿海有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分析其为终年不冻港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 www.91exAm.org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矿产地是:___________;B矿产地是:___________; C处是:___________山脉;D处是:___________山脉。 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在图中填出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反映了至少_________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柴达木盆地下一轮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即在能源开发方面应重点开发的绿色能源是什么?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1)A.察尔汗;B.锡铁山 ;C.昆仑 ;D.祁连? (2)①甲.电力工业 ;乙.建材工业。②三?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太阳能和风能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春小麦、青稞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1)查地图,掌握该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 (2)①利用图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生产协作联系,甲工业利用废热发展生产,而能为其他众多的工业部门提高原料,判断为电力工业;乙工业利用废渣发展生产,故判断为建材厂。②结合图示三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主要从提高资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的排放、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3)该地区由于地势高,降水少,故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故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从保护植被和合理用水等方面分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太阳辐射强,风力较大,故主要开发的绿色能源为太阳能和风能。 (4)当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区别。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和春小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新华社北京2010年9月28日电,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下游线隧洞盾构机27日顺利抵达进水口,标志着下游线隧洞全线贯通。继6月22日上游线隧洞贯通后,中线穿黄工程两条隧洞目前已全部贯通,中线穿黄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 ]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根据我国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A.自然条件?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产业化基础 (3)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缩小地区差距
参考答案:(1)D? (2)AD? (3)AC
本题解析:第(1)题,了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与区域自然条件的依赖关系。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南方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是甘蔗的主要产区。大豆是我国东北传统的特色农产品,那里产大豆的区位优势是黑土地肥沃。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根据各地地形、光热、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对商品棉的需求,已初步形成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五大片商品棉花基地。第(2)题,优势农产品的区域确定除考虑当地合适的自然条件外,还应考虑当地的传统农业经验、现代产业化发展基础。第(3)题,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区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