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干旱与旱灾是不完全相同的,干旱就是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是因为缺少造成经济损失。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该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土质
| 植被
| 坡度
| M
|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④
| ?
| ★★
| ★★★
| ★
|
⑤
| ★
| ?
| ★★★
| ★
|
★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
(1)该灾害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指什么?并指出五地中潜在危险最大的地点。(4分)
(2)说明④地公路建设中防灾措施的重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暴雨(持续强降水)(2分);④(2分)
小题2:道路陡坡护坡(2分);封山育林,严禁破坏植被,广泛植树造林(2分);加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M对各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影响都有作用,故判断为暴雨。结合植被与坡度信息判断④地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最大。
小题2:公路建筑中的防灾措施主要针对山区的护坡工程和植被保护分析,并结合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利用表格资料分析,并结合影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防御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46,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是有记录以来世界第三强震;当日内累计发生余震64次,其中最高为7.1级,最低为4.1级;随后强余震不断,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到24米。此次地震,约有443平方公里的领土沉入水中,面积相当大半个东京;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
? 日本警察厅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这次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目前仍有约14.1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1)说出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的名称,分析此次日本强地震发生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做好灾后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A.日本神户地震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C.新疆地震
D.长江巴东段滑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震和火山喷发主要由内力作用而引发,滑坡灾害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指出上述地区在夏季致使伏旱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并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10分)
天气系统:副热带高气压(2分)
原因: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2分)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4分)(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2分)
本题解析: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致使伏旱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副热带高气压,在其影响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致使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