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2.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正确的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E.生物物种资源减少
F.水土流失加重
G.全球变暖
H.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
1.“三北”防护林主要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扩展,故其主要功能为防风固沙。
2.森林减少,则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则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减少。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一半被淹。读舟曲及其附近地区地形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
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C.河流航运发达,航运价值大
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2.下面四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你认为他的记录哪一项错了
[?]
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
B.河谷甘蔗成带
C.半山林果缠腰
D.高山药材戴帽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是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等因素有关。
(2)甲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乙区域河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合适的是2.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E.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F.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G.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H.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近海或者边疆(蒙古、俄罗斯、韩国等),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此地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发展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而东北地广人稀,农业基础好,环境承载力大,可以吸引西部人口。故排除B、C、D。对于建设世界级都市圈,只能针对经济最发达的局部地区,如上海、北京,选A。
2.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方向不同。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但海南戴在东部,而不是中西部。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丰富的地区,但最丰富地区在四川;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温差大),但柑橘在南方地区;宁夏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发展“红色农业”。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