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2.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E.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F.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G.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H.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城市化)。
1.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 所以居中的a就是全村;早期,农村联合生产,村周边向村中心积聚,所以b高于c,判断b表示村中心,c表示村周边。故选A项。
2.三条曲线是“变化率”曲线,只要某段时间内变化率是正值,那么“变化量”是呈上升趋势的,直到变化率为零时,“变化量”是呈下降趋势的。结合图示P点表示全村宅基地变化率为0,故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中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a→b→c→d
B.d→a→b→c
C.c→d→a→b
D.b→c→d→a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霾也叫雾霾(雾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加重。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称为“雾霾天气”。如果某地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如果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层结就会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试题中a图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的一般特点。其余图中均存在逆温现象,只是厚度有差异。图中所示逆温现象符合辐射逆温的特点。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越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越大,所以,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 离地面越远,降温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发展,黎明时达最强;日出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自下而上的消失。试题中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也就是逆温层的生消过程,亦即逆温层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至消失。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读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表可知,5个监测点PM2.5污染物均来源于
A.机动车尾气排放
B.集市嘈杂的噪声
C.居民生活垃圾
D.企业废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