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三类粮食(小麦、玉米、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原因是(至少答三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粮食库存已达到2 500亿千克,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但加入WT0后,国外特别是美国粮食会大量登陆我国,如何妥善处理我国粮食生产问题?(至少答三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略(注意春小麦产区在北部)? (2)东北?(3)AD? (4)①日本人多地少,农场规模小,农民人均产粮少;②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比美国高;③日本农业机械发展适于小地块和水田用的小型农机具。? (5)①人多地少,农民人均产粮低②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粮食单产较低?③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每年因受灾农业损失大?④农民负担仍较重,国内市场经济不成熟,加大了粮食的成本? (6)①决不放松粮食生产?②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适当集中,建立商品率高的现代化商品粮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经营?③推进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以降低农业成本;加快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市场经济,减少流通成本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结合有关的商品谷物农业知识和一些时政知识就可解答有关问题了。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江汉平原?河西走廊?水源?气温较低(或热量不足或无霜期较短) 土壤肥力差(或土质不好)(各2分,共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了暖冬。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干上的信息“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暖冬也是温度比常年稍微偏高而已,只从温度角度看,对农作物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影响非常有限,A错。根据统计信息分析,全球变暖会使得中纬度地区降水量减少,再加上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B对。暖冬主要是气温的变化,而不是地温升高,C错。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增加病虫害的几率,不利于农业生产,D错。
小题2:仔细读全球气候变化状况图,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中。全球气温波动变化,A错。降水量的曲线低于全球平均降水量的比重较大,说明总的趋势在变干,B错。从曲线的波动趋势看,冷暖干湿交替,D对。
小题3:遏止气候变暖,不需要缩减经济发展规模,但要关注经济发展的结构,A错。遏止气候变暖,发达国家要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责任,B错。遏止气候变暖,需要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尽量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C对。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的,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最主要是从源头减少排放方面进行努力,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据此回答题。
1气候变化威胁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造成可耕地退化?B.灾害性天气增加,粮食减产
C.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D.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
2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我国不能效仿美国大力发展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其制约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 ②耕地退化严重,粮食生产压力大 ③用玉米生产乙醇成本高 ④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玉米消费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
1.D
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西电东送主要是为了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并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理信息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