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石窟,是指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下图为我国三大石窟分布及开凿年份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敦煌石窟位于2.三大石窟的分布图可以反映出3.当中原文化在敦煌扎根成长的同时,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今天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壁画、雕塑构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敦煌”,这表明该文化扩散4.敦煌石窟作为佛教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反映了
A.新疆
B.内蒙古
C.甘肃
D.青海
E.佛教仅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F.佛教都分布在我国的山区
G.佛教可能的传播方向和兴盛时期
H.佛教都分布在汉族人口集中地区
I.传染扩散
G.等级扩散
迁移扩散
刺激扩散
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文化景观与社会环境的联系
参考答案:1. C
2. C
3. C
4.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化景观和文化传播等内容。
1.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甘肃省西部。
2.“石窟,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故石窟的分布可反映佛教的传播、发展和兴盛等内容。
3.佛教文化从南亚传到敦煌属于迁移扩散。
4.敦煌莫高窟反映的是佛教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精神文化环境,D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微山湖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南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北方水乡、中国荷都之称。下图是微山湖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1)指出微山湖及周边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的资源条件。(6分)
(2)近几年来,微山湖区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地域组合好(类型多);游览价值高。(任答3点,6分)
(2)“北方水乡”旅游特色鲜明;公路、铁路纵横,交通便捷;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客源充足。(任答2点,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微山湖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该区域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第(2)题,由于微山湖区“北方水乡”旅游特色鲜明;公路、铁路纵横,交通便捷;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客源充足,这样微山湖区就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现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总结评价,供大家参考:
【知识小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旅游资源,关系到开发程序、开发规模、建设方式,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进行旅游区划、制定旅游规划,甚至是区域规划的前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既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状况评价其旅游价值,也要从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环境方面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更高(低)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2)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3)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2.经济价值的评价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市场距离:主要是经济距离,其评价性语言为经济距离短(长)、经济价值高(低)。
①旅游消费市场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区。
②旅游经济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③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的需求也越低,所以一般来说,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3.环境承载量的评价主要考虑环境承载量,其评价性语言为环境承载量大(小)与旅游规模相(不相)适应、资源开发较好(浪费严重)、旅游环境良好(恶化)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般来说,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①旅游动机 ②旅游伙伴 ③闲暇时间? ④经济条件 ⑤娱乐消遣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旅游者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足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和主观条件:旅游的动机与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是“我国西南部地区某村镇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右图是“该地区旅游接待能力与市场需求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列举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类型,并分析其旅游资源主要优势条件。(6分)
(2)用可持续的观点,提出你对该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建议。(4分)
参考答案:(10分)(1)自然景观(雪山、湖泊、石林)(2分);人文景观(傣族风情)(2分)? 旅游资源丰富且景点集中(2分)。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该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2分);加强宣传和管理,控制对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2分)。
本题解析:
(1)读左图可以看出,该地有石林、湖泊湿地、雪山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是少数民族傣族的居住区,傣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人文景观。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相对集中,图中显示还有公路通过,交通相对较为便利。
(2)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的旅游接待能力不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该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并且加强宣传和管理,控制对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使旅游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6分)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地形景观在 (?)
A.花岗岩分布区? B.玄武岩分布区C.片麻岩分布区? D.石灰岩分布区
(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的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3)写出你所知道的符合该地貌特征的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2分)
(4)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地开发利用这种地形景观资源。(2分)
参考答案:(1)D (1分) (2) C (1分)
(3) 路南石林?桂林山水?宜兴溶洞 ??贵州织金洞(写出其中两个就可)(2分)
(4)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养等方面的资源价值,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旅游资源。(1)图示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2)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是我国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且气候湿润,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3)喀斯特地貌的典型景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金华双龙洞等。一般含溶洞景观的都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观。(4)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充分发挥其美学价值、经济价值,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