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受热过程》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2019-06-06 01:01:52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深秋晴朗的夜晚,农民常用熏烟的方法来防止霜冻,主要原因是 [?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题。 小题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   小题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适当的尘埃充当凝结核,同时气温要低,可以让大气中水汽从气态变不液态。北方地区的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正是因为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中的扬尘颗粒较多,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凝结核条件。 小题2:白天雾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主要是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亮度条件差,故大气能见度降低。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这一部分知识对高一考生来说比较抽象,无意识增加考生对此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①地面辐射②太阳辐射③大气逆辐射 B.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 C.①大气逆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太阳辐射 D.①地面辐射②大气逆辐射 ③太阳辐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①是介于太阳与地面之间,是太阳辐射到达地面;②是地面向大气辐射能量;③是大气对地面的逆辐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陕西某农户通过引进食用菌和蔬菜栽培技术建起了7个塑料大棚,变冬闲为冬忙。在大棚里生产蘑菇和只有春夏才能生长的蔬菜。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塑料大棚主要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哪种条件?(?)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 
小题2:上述材料说明,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A.改变耕作方式
B.加大科技的投入
C.加大劳动力投入
D.增加化肥的使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
小题1:温室大棚通过加强温室效应,改善了大棚内的热量条件。
小题2:材料反映技术的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   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
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   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晴朗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