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06 01:09:07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 2010年3月21日至22日,今年以来最强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侵扰我国。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偏北地区、甘肃中西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强沙尘暴。
 据图说明这次沙尘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简要评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出现强沙尘暴;(1分) ②呈片状分布,(1分) ③强度由中心向四周减小。(1分) 有利:①促成降水;②形成土壤;③减弱酸雨;④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4分) 不利:⑤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和身体健康;⑥掩埋或损毁地表物;⑦污染大气环境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3分)
本题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沙尘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出现强沙尘暴;呈片状分布,强度由中心向四周减小。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能促成降水;形成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但是不利的因素有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和身体健康;掩埋或损毁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灾变强度是评价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主要指标,灾变强度越大,灾害损失越大。读“我国某自然灾害灾变强度分布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 B.沙尘暴 C.洪涝 D.滑坡
| 小题2:微度灾变省区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水污染 C.荒漠化 D.酸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的灾变强度大致由东南沿海、东部地区向西部递减。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中、西部内陆不受影响,A错;沙尘暴主要影响我国三北地区,南部地区少见,B错;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西部内陆是大陆性气候,降水东部西少,南多北少,洪涝灾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C正确;滑坡主要发生在山区,西南部降水多,山区面积广,滑坡多发,D错。选C正确。 小题2:图示微度灾变省区主要是新疆、青海、西藏三省,这里是我国干旱和高寒气候区,降水稀少,工业较不发达,水污染和酸雨现象少,水土流失少,荒漠化现象突出。选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分别是我国20世纪和21世纪伤亡人数最多的两次地震。
时间
| 地点
| 震级
| 危害
| 1976年7月28日 3点42分53秒
| 河北 唐山
| 7.8级
| 震源深度23千米,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
| 四川 汶川
| 8.0级
| 震源深度14千米,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 注: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对比分析表中两次地震成因有何不同,并简析汶川直接经济损失比唐山大而伤亡人数比唐山少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河北唐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分);四川汶川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2分);汶川经济损失大原因是地震震级高,(2分)震源浅,(2分)两次地震间隔30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汶川的经济损失更大;(2分)地震发生时间为下午,地震发生后可第一时间自救,而唐山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还在熟睡,地震来时不能及时自救,(2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救援能力要比唐山地震发生时强很多,(2分)唐山地区人口密度大于汶川,(2分)故汶川伤亡人数少。(6选3)
本题解析:河北唐山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边界,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引起的地震,四川汶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边界,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地壳运动活跃形成的地震。 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大小应从震级、震源深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密度、人口密度、抗震能力、救援能力、具体发生时间等发面分析。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震级高,震源浅,2008年的汶川比1976年的唐山经济水平高,经济密度大,造成汶川的经济损失比唐山更大;汶川地震发生时间为下午14时28分,当地居民多处于清醒状态,地震发生时会有地震来临意思,可以及时的逃离、避震自救,而且地震发生后可第一时间自救,而唐山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人们处在熟睡中,逃离、避震的人员较少,地震来时不能及时自救,唐山地区人口密度大于汶川,而且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国家政府的救援能力要比唐山地震发生时强很多,故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伤亡人数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判断题。
 小题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
小题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小题3:①省区地与③省区地相比,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且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故判断可能为洪涝灾害。
小题2:注意“快速有效”的基本要求;结合上题结论,对洪涝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小题3:图示①表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而③表示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且受盆地地形影响,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贫乏的地区,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差异,并能结合自然灾害的基本治理措施和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基本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9月末至10月上旬,持续的强降雨使海南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下图为10月7日05时一 10月8日05时的雨量实况。关于海南这次大洪灾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引起内涝
C.冷锋缓慢过境?
D.华南准静止锋控制该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10月份为秋季,短时间形成大范围的降水,主要是受台风的影响。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