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的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均以雨水补给为主 B.均有较短的冰期 C.甲河流域面积大于乙河 D.乙河落差大于甲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纬度,该岛位于热带地区,岛上山峰海拔小于3000米,不会有终年积雪,A错。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面的马来群岛,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B对。气温年较差小,C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D错。
【小题2】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两河均以雨水补给为主,A对。无结冰期,B错。根据等高线疏密,甲河流域面积小于乙河,C错。乙河落差小于甲河,D错。
考点:等高线图,经纬度定位,板块构造理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是(?)
A.进行人工将雨
B.开采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
D.修建大型水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故可实施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水库建设是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点评:知识性试题,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4 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饱和水汽遇冷附着于地面物体凝华而成。吉林市区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因修建丰满水电站而形成的巨大人工湖泊——松花湖,冬季尽管湖面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从大坝底部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是4℃,特定的条件让吉林雾淞驰名天下。“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图甲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图乙为吉林市雾淞景点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有机大米是农民有区别地选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山泉水或无污染河水灌溉的地区种植的稻米。通常一年一熟。吉林省的舒兰大米、万昌大米、大荒地大米盛名中外。
(1)吉林雾淞观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赏区有“夜看雾,晨看挂”之攻略,请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简析当地“雾”、“挂”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简述图乙所示河段的水文特征。(8分)
(3)分析吉林省盛产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8分)(1)“雾”的成因: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2分)该段江水温度较高,水温与气温的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2分)“挂”的成因:凌晨气温明显下降,(2分)雾气冷却成过饱和水汽附着在树枝上凝华成雾凇。(2分)
(2)(8分)流量较稳定;(2分)冬季无结冰期;(2分)含沙量小;(2分)流速较慢。(2分)
(3)(8分)①夏季白昼较长,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养分的积累;②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稻米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④灌溉用水清洁(环境洁净),保证了稻米的高品质。(每点2分,因果关系各1分)
本题解析:
(1)雾是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形成的现象,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小冰晶附着于树枝上面,类似于霜的形成。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该段江水温度较高,河水蒸发,水汽遇冷形成雾。日出前后是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刻,雾气冷却成过饱和水汽附着在树枝上凝华成雾凇。
(2)此河段受上游水电站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的影响,水流平稳,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并且冬季无结冰现象。
(3)本题既要解释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还要落实到农产品品质好上,结合材料作答。从气候条件讲,当地夏季白昼较长,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较大,利于有机养分的积累;冬季气温低,害虫不易越冬,农作物病虫害小,农药使用量少;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影响,当地水稻生长慢,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肥沃的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稻米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条件;灌溉用水清洁(环境洁净),保证了稻米的高品质。
考点:雾(凇)成因、水文特征、农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城市渍水内涝次数的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尼罗河三角洲
B.巴西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西欧平原
【小题2】为防止城市渍水内涝发生,该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优化城市道路 ②改扩建城市的排水设施
③增加城市的地形坡度 ④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渍水内涝次数主要出现的季节是夏季,但7月渍水内涝次数较少,说明此城市为夏雨型,但7月为伏旱,所以该城市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有: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等;
考点:城市内涝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小题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右图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位于甲乙两个水文站的上游地区,再根据左图可知,④地位于甲乙两水文站的上游地区,故选D。
【小题2】根据左图可知,甲乙两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间可以调蓄洪水,对下游水文起调节作用,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所以洪峰流量小。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及湖泊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