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2019-06-06 01:29:04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全球大气环境的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除资料中显示的内容外,还有哪些方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如何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人为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大量地毁坏森林植被。 (3)引起积温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引起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加 ? 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可以 ? 采取工程措施,如加快沿海地区防护堤坝的建设,防止海水入侵;还可以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 ? 的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题。
 小题1: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
|
小题3: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干信息“地球一小时”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故结合地方时早晚的基本规律:越往东地方时越高,东十二区区时最早,故判断D项正确。
小题2: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结合图示的经度位置确定,有三个城市位于东半球,A错误;伦敦位于西欧,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雅典和惠灵顿的纬度位置相当,故正午太阳高低压年变化幅度相近,C正确;莫斯科 的纬度位置明显高于旧金山,故D错误。
小题3:“地球一小时”的直接目的是提倡节约能源,而大量使用矿物能源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故节约能源是为了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地方时分布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全球气候类型、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等基本知识内容,注意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右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小题2: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非矿产资源丰富,但石油资源不丰富,工矿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所以排放多,人均碳排放高,人口数量大则会导致人均碳排放低。
小题2:根据书上说学大气受热过程可知,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也就是说大气逆辐射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区表现为
A.面状
B.网络状
C.点状
D.岛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空间结构。农业区呈面状;交通线呈网络状;城市呈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岛状。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009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天然气管道竣工仪式,并共同按下管道启动按钮。该管道的竣工通气,标志着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读上图回答问题。

(1)与海运相比,管道运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至少答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路线经过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受天气影响,安全可靠,连续性强;耗能少,成本低(答出1点即可)
(2)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
(3)地理位置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有资源保证;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有市场保证
(4)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大气污染;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5)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
(6)游牧畜牧业;旱作农业;水田农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