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该生态园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种植业
E.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F.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G.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H.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较轻;靠近原料产地;农业地域类型属种植业。
2.该生态园以甘蔗为主,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实现了生产的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生产呈现了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考点:主要考查了生态园的生产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态园的生产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会议精神的是
[?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废热回收循环利用
C、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D、开发利用新能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3.依图示资料可知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E.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F.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G.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H.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I.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G.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参考答案:1. A
2. B
3. A
本题解析:1.①②③表示了不同要素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各要素分布规律可知,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其分布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如②线所示。就降水而言,赤道地区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其降水量是全球最多的;到了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形成了一个降水低谷区;而到了南北纬60°附近,由于受极锋的影响,降水又较多;由此可知降水量的分布如图中的③线所示。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即雪线高度分布曲线如图的①线所示。故选A。
2.从图可可以看出,两极地区因气温最低,雪线高度也最低,但雪线高度并非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它的最高值出现在副热带地区,在降水量大的赤道地区,雪线高度相对较低。故选B。
3.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年平均雪线的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南半球中纬(30°~60°)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北半球高纬度(60°~90°)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从图中并不能反映出D项的陆地比重信息。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欧洲不少国家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人口增长极其缓慢,老年人口比重较大,青少年人口比重很小,劳动力不足。欧洲经济发达,医疗保健水平高,生命保障制度完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妇女生育年龄推迟,世代交替减缓。故①、③两项正确,②、④两项错误,B为正确答案。
考点:人口低速增长的影响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欧洲人口低速增长带来影响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2.该区域位于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E.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F.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G.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H.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I.常绿阔叶林
G.常绿硬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草原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题干中信息“45°N”和“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可知图示区域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体现东西差异,故排除C。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但是图像中有“山脉”呈南北走向,且“距海岸约180千米”,说明离海近,故排除A、D。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180km)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从上题中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或北美大陆西部,排除A、C。“距海约180千米”说明在沿海地区,结合基本知识“亚欧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和北美大陆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排除B,该地位于西风带,西侧植被较好,东侧为高原荒漠,说明距西侧海洋近,因此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3.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植被的分布。结合以上两题,可知该区域位于45°N的北美大陆的西部,纬度较高,为温带地区,故排除A和B,降水较多,不可能为草原,故排除D。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该区域位于45°N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区,海拔较高为针阔混交林,故选C。
【考点定位】该题组以图像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气候和自然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