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试题《水的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06 01:31:56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某国2012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表中资料可知该国? (? ) A.水资源总量丰富 B.水资源严重匮乏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水资源利用率低
| 小题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可知,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表中某国水足迹的数据显示出,内部水足迹占的量少,外部水足迹占的量很大,说明该国水资源不足,消耗的水资源严重依赖国外。B对。该国可更新水资源和内部水足迹量加在一起比外部水足迹量都少,不可能水资源丰富,A错。只有水足迹数据,无法判断是否发展中国家,C错。材料不能显示出水资源的利用率高低,D错。所以 小题2:减少内部水足迹,就是减少生产服务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所以可以采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措施,①对。进口水密集型产品,也可以减少本国的水资源的消耗,②对。出口水密集型产品,会加大内部水足迹,导致更缺水,③错。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并不能减少生产和服务消耗的水资源量,④错。所以A对。B、 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有关西藏地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9分) 材料一: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多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地区,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农业区,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 材料二:拉萨河流域图、近年来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图? 材料三: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数值表
?材料四:正在兴建的青藏铁路向西延伸线—拉日铁路线路东起拉萨,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西至日喀则,拉日铁路项目建设积极借鉴青藏铁路建设的成功经验,认真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桥梁和隧道多成为工程的一大特点。 1.分析拉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10月26日,拉萨河干流上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简析旁多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区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1998~2011年间,拉萨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拉萨河河谷地区种植耐寒喜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作物,牲畜以耐高寒的___________和藏羊为主,属于高寒农牧业区。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拉萨河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析拉日铁路工程“多桥梁和隧道”特点的地理原因及该铁路的建设意义(至少各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一般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冬季小,出现结冰期(1分),夏季冰雪融水及雨水补给量较大 2、对于缓解藏中电网供需矛盾;保障流域防洪;供水以及改善下游农业灌溉条件;保护生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草地;耕地扩大、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扩大;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4、青稞油菜;牦牛 5、合理保护和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根据区域条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建立商品化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6、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绕避沿线的自然保护区等;密切西藏与内地的交流融合,促进西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下图为某河流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

 【小题1】此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积雪冰川融水
|
【小题2】图中曲线表示水位历时曲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此河流水位高于58米时可通航,据图判断通航时间大约有( )
A.210天
B.240天
C.300天
D.366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位过程(中间黑折现),该河1月12月都有水位即无断流无冰期,水位较高值出现在在夏季。地下水一般不是主要补给水源而是稳定补给水源,湖泊水补给在图中无法体现,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应为春季居多形成春汛,图中春季流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河流流量夏季最大为夏汛主要为雨水补给。
【小题2】过程是实际测量出来的,它表现为河流水位变化的实况。“历时”是表达逐日的平均水位,"将一年内逐日平均水位按递减次序排列,以水位为纵坐标,历时为横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水位历时曲线"。历时曲线图对于预报洪水有重要意义。仔细读题,可正确理解水位历时曲线,该河流水位最高大约72,出现在7月份持续时间只有几天所以在以水位为纵坐标的72处对应的横坐标只有不到1个月的一小段,而水位越低则出现的时间越长,所以对应的曲线只能是甲。
【小题3】读图可知,估算通航期月8个月。用尺在58处作与横坐标平行直线,该线与甲曲线有一交点,然后从1月处到该交点之间有几月则为多少天,大约10个月所以约300天。
考点:河流补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图中③处洋流流向主要取决于( )
A.地转偏向力
B.水温特征
C.盛行风向
D.陆地轮廓
【小题2】导致图中①处等温线分布比②处密集的原因是( )
A.①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B.①处寒流流经
C.②处寒暖流作相向流动
D.②处暖流流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③处位于低纬度地区,其洋流的形成主要和东北信风带有关,因此其流向取决于盛行风向。
【小题2】①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方向温度空间变化大,等温线密集;而②处北部纬度高,但受暖流影响,南部纬度地,但受寒流影响,因此南北方向温度空间变化较小。
考点: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 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下题。

【小题1】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小题2】关于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河水水量显著减少
B.工农业用水较少
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D.有凌汛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降水量由东往西逐渐减少,是由于跨海远近不同造成的。西部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越来越少。选B正确。
【小题2】a河段是黄河的河套境内河段,流经沙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河水水量明显减少;流经地形平坦,水流平缓,该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春、秋有凌汛现象。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西北地区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