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左图)及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省可能位于2.该省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E.治理水土流失
F.保护湿地资源
G.防治沙漠化
H.改造中低产田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1中农作物的种类,该省有小麦和棉花等代表性作物,可知该省位于华北平原上,东北平原不能种植棉花,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种植水稻,内蒙古高原主要是发展畜牧业。
2.结合上题得到的结论,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农田肥力下降,产量低,所以该省在国土整治的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农作物的分布和国土整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产规模小
B.商品率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所以不正确的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包括2.图示农业属于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E.粗放农业
F.密集农业
G.商品农业
H.自给农业
参考答案:1. BD
2. 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M地带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小麦—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故AC错误。
2.该地区的小麦—玉米种植,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属于密集农业,产品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自2006年以来,日本某品牌服装将原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厂陆续迁往越南、柬埔寨、加拉国等。据此完成问题。1.图7中与该企业主导因素一致的模式是
2.该品牌服装加工厂迁出我国转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布局,主要原因是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E.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
F.我国服装市场萎缩
G.我国原料供应紧张
H.我国交通相对落后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分析。
1.服装加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影响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主导因素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近年来,在b处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初期市中心吸引工业集聚的优势是2.有关该地工业结构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市场和交通
B.资源和市场
C.市场和科技
D.资源和能源
E.传统工业萎缩,因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挤占工业区
F.传统工业虽然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但由于容易污染水源,所以规模减少
G.交通和科技的进步带动该地高新技术的发展
H.因为高新技术工业区用水量大,所以需靠近河流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属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问题,注意图中工业区位置、规模的变化。早期在城区中心有传统工业区,位于河流沿岸,没有高速公路。传统工业一般对于技术要求不高,故C不选。再依据材料提到“我国南方”,可知南方缺少能源,故D不选。传统工业对交通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位于城区中心说明市场广阔,故A正确。
2.注意图中工业区位置、规模的变化。到中期,传统工业区城市中心转向城市东北方向,且规模扩大了,城市规模也扩大了,而且传统工业区靠近郊区,靠近河流。从风向来看,依据材料“我国南方”,盛行风为东南风和西北风,现在传统工业区位置: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减少了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从河流流向来看,相对靠近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位置,也减少了对该城市的水污染。仍然靠近河流,说明河运非常重要。到后期,传统工业区的位置没有变化,规模减小了,但是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传统工业规模减小,应是该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业所有的一些优势条件不断丧失,竞争力下降,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故传统工业区的规模缩小了,而不是城市扩大挤占了传统工业区的用地,故A错。因位置没有变化故从风向来看是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而不是上风向,也不是河流上游,故B错。到后期,图中多了一条高速公路,二期在城区西南郊区与高速公路结合处出现了高新技术工业,此种工业对技术、交通要求较高,故C正确。而高新技术工业对水源要求不高,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