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2.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3.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E.风力侵蚀
F.风力沉积
G.流水侵蚀
H.流水沉积
I.拦沙蓄水
G.发电灌溉
防洪抗旱
调节气候
参考答案:1. A
2. C
3. C
本题解析:1.由图示地区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可以判断该处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2.该区域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后,夏季受强降水的侵蚀形成。
3.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是“保塬、护坡、固沟”, 堤坝属于“固沟”工程,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城市处少雨季节的是
A.上海
B.伦敦
C.罗马
D.开普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罗马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该图中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DAB曲线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DAB为____(晨线或昏线)。
(2)若此时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此时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达到____(最大或最小)。
(3)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最小的是__。
(4)图中所示日期为____,节气为____,北半球昼夜长短为____,A点的昼长为____,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5)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近.远)日点附近,公转的速度____(较快,较慢),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
参考答案:(1)晨线
(2)最大
(3)C、D
(4)6月22日,夏至 ,昼长夜短,16小时,90,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5)远, ,较慢,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北极地区位于昼半球,判断图示DAB以西为昼半球,故顺着自转方向,经过DAB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2)图示D点位于北极圈上,则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23.5°,为最大。(3)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4)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图示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故判断A点的日出时间为4点,图示C点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故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直射点为北回归线。(5)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2.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湖众多,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C.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E.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F.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G.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H.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判断①为德国,自然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密集,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地,鲁尔区蕴藏丰富的煤炭;②为湖南省,自然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为丘陵和山地,蕴藏丰富的有色金属。综上选A。
2.①人文特征:经济发达,自然增长率低,城市集中北部,南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慕尼黑)航运发达等,图中阴影区为鲁尔区,煤炭丰富;②人文特征:北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主要的棉产区,城市集中北部,南部欠发达。综上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主要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为一个恒星日
C、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恒星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D、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正圆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