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A.24小时 B.23小时 C.2小时 D.1小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甲、丙所在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160°E上,时间为6时,故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正午12点所在经线为110°W,即位于西半球。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甲、丁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只有直射点所在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90°,丙位于赤道上,B错误;甲、乙两地所在纬度相等,但南北半球相反,故判断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C正确;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而不是夏至日,故D错误。
点评:本题较难,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利用地球公转是位置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②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地方时为12时;④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假如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变化与热带和寒带的变化一致,而温带变化与其相反,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吃月饼
B.共庆团圆
C.荡秋千
D.踏青插柳
E.放鞭炮
F.守岁迎春
G.逛灯会,欢度元宵
H.北半球白昼变长
I.但短于夜
G.南半球白昼变长
并长于夜
北半球黑夜变长
但短于昼
南半球黑夜变长
并长于昼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故从D到A为春分到夏至日,应为我国的春末夏初时节;故与B选项符合。
2.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表示秋分到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及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判断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位置,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状况和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五一”国际劳动节,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变长
B.昼长夜短,但白昼还在变短
C.昼短夜长且白昼还在变短
D.昼短夜长,但白昼还在变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昼夜长短的状况和变化,可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分布。5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我国的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