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D.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图示为北半球,①是北大西洋暖流,是盛行西风影响形成,A错。②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是陆地阻挡形成的补偿流,B错。③是北印度洋的夏季洋流,是西南季风影响形成,C对。④是日本暖流,与极地东风无关,D错。
【小题2】Q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P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M海域受暖流影响,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C对。K海域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大渔场,D错。
【小题3】若图中弧线EOF为晨昏线,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是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北半球是夏季,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所以图示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EO为晨线,A错。FO为昏线,B错。北京昼长夜短,C错。根据图中经度判断,0度经线此时是正午12点,所以此时伦敦日影朝正北,D对。
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日照图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地球阳光分布示意图回答:(10分)
(1)这是 日(节气)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图。
(2) A、B、C、D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最早日出的是 。
(3)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并且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 值(大或小)。
参考答案:(1)冬至
(2)A、D
(3)昼短夜长、小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知这是冬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图。
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知: A、B、C、D四个地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A,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就越早。所以最早日出的是D。第(3)题,北京位于北半球,根据冬至日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情况所以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照图的阅读、正午太阳高度、地球自转速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认知与分析能力。根据极昼极夜的分布区域判断节气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16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
(2)此时A点正值____________(日出或日落)
(3)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
(4)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时。若B点所在经线为东经75度,则新一天的范围是
经线向 到180度经线
(5)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____________偏(东或西)。
参考答案:(1)23°26′N (2)日出 (3)0° ABC
(4)12 15°W 东 (5)东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点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A点位于晨线上,即表示日出。(3)图示B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BC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4)图示D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故时间为12时。新的一天范围应从0时向东到180°经线,根据B点经度为75°E,且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地方时为6时,故计算0时的经度为15°W。(5)B点向北则进入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落点将向东偏。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典型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的关系,结合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方法:6点或18点;12时或0时的位置分析;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本原理的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经纬方格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位于( )
A.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
【小题2】乙地的坐标是( )
A.(50°N,170°E)
B.(50°S,170°E)
C.(50°N,170°W)
D.(50°S,170°W)
【小题3】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不考虑风、洋流等因素,
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快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们通常以赤道(0°纬线)为分界线的,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160°E以东到20°W是西半球。据图可知:甲地的经纬度为60°N,170°W,所以甲地位于北半球 西半球,故本题选B。
【小题2】 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图可知:乙地的经纬度坐标为50°N,170°W,故本题选C。
【小题3】 在地球仪上赤道周长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所以甲、乙、丙处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纬度最低的船只,据图可知:丙地位于40°N,纬度最低,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