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冬至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阴阳平衡 B.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白昼逐渐增长 ,阳气回升 C.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阳气最盛 D.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得到太阳辐射最多,阳气最盛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当北京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圆的椭圆,太阳就位于其中两们焦点之中一个焦点之上,这样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日地距离最远可达到1.521亿千米,这时地球处在远日点上,时间为每年的七月初。日地距离最远可达到1.479亿千米,这时地球处在近日点上,时间为每年的一月初。元旦时间是每年的1月1日,故选A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图“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黄赤交角是地球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C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图中角α不是,β角是黄赤交角,B错。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对。
小题2:黄赤交角度数决定着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增大,回归线度数就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是热带,极圈到极点之间是寒带。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B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该图所给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问题:
小题1: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小题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使人左右摇晃
D.横波使人上下颠簸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晨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如图所示)。6:00所在经线与甲地
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0,时间差为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判断甲地时间为9:00。
故选B。
小题2: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纵波能在固、液体中传播,而横波则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而船上的游客只感觉上下颠簸。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晨昏线。
【知识小结】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1)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在地下(陆地部分)约33km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3)在地下2 900km处,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4)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将地球内部划分出两个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同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5)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知:地壳、地幔和内核由固态物质组成,而外核则为液态。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