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期间的气候特点说法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②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③影响雪线高度的唯一因素是气温
④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量
A.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B.是气候的寒冷期
C.平均气温比距平高2-3℃左右
D.挪威的雪线高度低
E.①③
F.②④
G.②③
H.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从图中看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挪威雪线较高,温度高,雪线高,中国气温距平变化是正值,且数值较大,说明当时温度较高,故这段时期挪威和中国都是气温较高的时期;从图中看中国平均气温比距平高2~3℃左右,此时段挪威的雪线较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从图中看1900年以来也就是20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故①叙述错误;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不仅有气温,还有降水,降水量大的地区雪线往往较低,故③叙述错误。
考点:本组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2.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台湾山脉
B.武夷山脉
C.秦岭
D.长白山脉
E.酸雨
F.水土流失
G.泥石流
H.水污染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第12题,根据该山南北两侧山麓自然带的差异: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脉为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秦岭。
2.第13题,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秦岭以南是南方湿润地区(丘陵广阔);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示信息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

[? ]
A、与资源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资源少,环境成本低
C、只能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
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过大的方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示意图(图2),回答10~11题。

小题1: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大致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