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A.3月21日18时 B.3月21日23时 C.3月22日2时 D.3月22日23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二分日;根据图示的晨昏线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为晨线,则时间为6时,据此推理A点所在经线是地方时为12时。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A点的区时可能为3月21日12时或9月23日12时,其经度为90°W,则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90°W的地方时早14个小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3月22日2时。
小题3:若A地为90°E,地方时为12时,则东十二区区时为该日18时,汉中位于新的一天,其范围从该日0时所在经线到180°经线,根据90°E为12时,计算90°W为0时,故C项正确。
小题4:结合图示A点地方时为12时,为该日太阳高度最大,而不是该年的太阳高度最大,A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并结合晨昏线图上时间问题分析的突破口:找出6时、18时、12时等,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差,东加西减。掌握日期分界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船行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则合速度更快,故昼夜交替的周期较太阳日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北京(39°N)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
A.41°
B.31°
C.71°
D.2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时太阳直射在20°S,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北京位于(39°N),两地纬度差是59°,所以北京(3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59°=31°。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值。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北京(40°N,116°E)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可调节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题。1.这位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中的用意是2.12月22日,这位同学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为
A.防风
B.防水漏
C.防沙尘
D.保温
E.23°26′
F.46°24′
G.63°26′
H.66°34′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这位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中的用意是保温。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够进入到玻璃箱中,而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传播。
2.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位同学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加大支架使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此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H为[90°-(23°26′+40°)]=26°34′,又因为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故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为(90°-26°34′)=63°26′。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原理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即可作答。
【方法技巧】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
Ⅰ.日影的方向和长度的问题: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
①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
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其余纬度:3月 21至 9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3月 21日、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
②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2)日影的长度L=h×cotH。(h为物体高度,H为当时太阳高度),如图1所示。
Ⅱ.楼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2所示。
Ⅲ.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α+H=90°(α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H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如图3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