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 读下图,同答

1.下列各地中最有可能形成湿地的是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庚地
B.丁地
C.丙地
D.戊地
E.戊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可能形成荒漠
F.庚地距海洋远,但地下水丰富,可能形成绿洲
G.图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可能全年多雨
H.图中辛地以东的区域,植被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图中庚、辛两地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持平,因此最有可能形成湿地。
2.图中海拔只有1O米。为海滨沙丘,不可能起到阻挡西风的作用,庚、戊两地距海不到300米,不可能形成荒漠或绿洲.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题。
1.该森林带2.自沿海向内陆,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分布最南界线为25°S
B.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带
C.分布的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分布的上限海拔最高可达5000米以上
E.热量
F.地形
G.水分
H.土壤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1.根据该森林,在不考虑海拔高度影响时,分布在纬度60°以上,故判断为针叶林。B项错误。C项图示反映该森林在低纬地区分布海拔高,而在高纬地区分布海拔低。故C项正确。D项图示反映该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最高为4500M。
2.由沿海向内陆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递减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A.林区
B.牧区
C.乡村
D.城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沉重负担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农业发展缓慢
C.庞大的人口压力
D.交通拥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判断,A项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对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合理地开采并综合利用;B项加大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可能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就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C项违背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况,理清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