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土地荒漠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危害 D.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建设。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0年12月15日,波密扎木——墨脱公路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创下7个世界之最的“嘎隆拉山隧道”打通,这意味着扎墨公路的贯穿为时不远,墨脱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将结束。根据材料和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地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所以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公路运输网,小圆圈表示公交站点,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公路上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车流量;假设M站的车流量只来自于N,回答24-25题。
小题1:到达M的最大车流量为
A.26
B.24
C.20
D.19
小题2:如想提高车流量,投资最少的办法是
A.提高车速
B.在M、N上之间新修公路
C.拓宽12车流量的公路
D.拓宽3、4、5车流量的公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从N地出发最大车流量为24,在北支可以分解成3和4到达M地,在南支流分流成6和7大于12,所以M最大车流量为3+4+12=19。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南支的车流量已经饱和,要增大车流量应该拓宽北部支线的承载力。应拓宽3、4、5车流量的公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综合新华社电2011年1月1日5时48分 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俄罗斯的原油开始进入中方境内位于漠河县兴安镇的首站储油罐内,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贯通,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履行。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1:利用管道运输石油的优势在于? ( )
A.灵活性强
B.设备投资较少
C.连续性强
D.运量大,不用专门管理
小题2:中俄石油管道与中缅(缅甸实兑—中国昆明)石油管道相比 ( )
A.地质条件复杂
B.增强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C.易受低温和冻土影响
D.不受马六甲海峡的制约
小题3:下列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石油输送量增大,成本降低
B.标志着中俄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C.标志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战略正在从传统的西方转向东方
D.中国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依赖性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管道运输运输量大,管理方便,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专门管理。
小题2:中缅石油管道经过我国横断山区一带,地质条件复杂。中俄石油管道纬度较高,易受低温和冻土的影响。两者的共同意义都在于减少了我国石油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增强了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小题3: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事情,有利于增强双方的合作和经贸往来,是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部分之一,不是对其石油进口的依赖。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