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点《等值线图》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06 02:25:5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2.图示时刻,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3.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aB.f>g C.eD.dE.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F.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G.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H.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I.纬度因素 G.海陆位置 地形(盆地) 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考查等值线的判断。 1.根据风向可判断,a>b>c;河流处等高线由低向高弯曲,g>f;根据风向,可知南边为高压,大陆为高压时,说明大陆为冬季,因此,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e<d。 2.根据上题结论,气温M地高于P地;两地之间出现冷锋,M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高于P地。 3.由于纬度的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所以导致等温线呈现东西方向延伸。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A.80 mm B.190 mm C.3l0 mm D.430 mm
| 小题2:甲处附近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A.河流提供大量水汽 B.气流抬升作用明显 C.冷暖气团频繁相遇 D.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甲地的降水量数值大于350小于400;乙地的降水量数值大于400小于450,所以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值大于0小于100。所以A项正确。 小题2:甲处等值线所示降水量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的轴向高值中心,其等值线密集说明了降水的变率大,根据区域地理的地形分布,可以联想祁连山与该影响因素的走向和影响一致。而A项河流的走向与降水量的轴向方向不同,故A项错误;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图中由400到200mm等降水量的变化,而不能形成图中甲地的局地的变化;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如果甲点在乙点的正东方,请在图中方框内绘出指向标。(1分) (2)请仔细观察,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图中等高线A的海拔是?米。(2分) (3)图中有一个小盆地,距离甲、乙、丙、丁四个点中,最近的一点是?点。(1分) (4)图中B、C两条虚线中,可能有河流的是?。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2分) (5)图中D、E、F、G四个地点中,最平坦的是?,最陡峻的是?。请简要说出判断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略 (2)50? 400? (3)丁? (4)B? B处为山谷? (5)D? E? D处等高线稀疏? E处等高线密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6~7题。
 小题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
小题2: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指向东方,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最终偏成西北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②地纬度高,年较差大,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大,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②地位于90°E附近,较早进入新的一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判断小题。
1.关于图示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2.影响寒潮发生次数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 ②海陆 ③地形 ④洋流3.当寒潮来袭时,当地菜农的做法,经济可行的是
A.东北向西南递减
B.东南向西北递增
C.高原高于盆地
D.山地高于高原
E.①③
F.②④
G.①②
H.③④
I.烧炭取暖增温
G.菜地浇水保湿
拔菜御寒移栽
收菜过冬休耕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综合分析和区域地理。
1.图示等值线的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
2.,影响我国的寒潮源于北方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故离寒潮源地近,则受影响强;同时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影响,使东部山脉东侧受寒潮影响较同纬度地区小。
3.注意“经济可行”,则烧炭取暖成本较高,不适宜。利用水的热容量较大的原理,浇水保温,经济方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