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06 02:31:03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现在经济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一些国家随着产业结构、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负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这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出现产业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国家中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可能是 A.新加坡 B.巴西 C.日本 D.尼日利亚
| 小题2:关于出现“产业空洞化”的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失业率可能上升 B.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C.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下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产业空洞化”主要是发达国家把生产成本高的产业转移国外,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日本把大量的成本高制造业转移到海外进行生产,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选C正确。 小题2:“产业空洞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大量的传统产业外迁,导致国内劳动力失业率增高;有利于国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会因产业变化而出现更高程度的城市化进程。选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和下表完成1~2题。
 1.若上图表示江苏某地产业结构变化图(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阅读图中数据并结合表格 判断,能正确反映1981到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顺序的是  [? ] A.①到② B.③到② C.③到④ D.①到④ 2.若图中最大六边形表示西欧某城市,其中①②③④代表该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区,河流由④流向①,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 ] A.①—商业区③—住宅区④—工业区 B.①区适合布局钢铁工业 C.②区适合发展高级住宅区 D.④区河段过度开发可能诱发滑坡灾害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穿山区、跨峡谷、越长江……经过沿线9个重要城市的“川气入汉”工程,是国内继西气东输后的第二大天然气管道工程。回答1—2题。 1、“川气入汉”西端气源地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A、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特别强 B、在地质史,气候湿润,植物繁茂 C、在地质史上,地壳运动激烈,带来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D、有大面积沉积岩分布,地质史上有机物丰富 2、设计“川气人汉”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态 D、人口分布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族全部分布在东部 B.少数民族全部分布在西部 C.各民族均匀分布 D.我国少数民族总的分布趋势是大杂居,小聚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民族地区分布特征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由①→②→③地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填出几项地理事物:④______________(河流);⑤________________(山脉); ⑥________________(高原);(4分) (2)比较①③两地降水量及其水汽主要来源的差异。(4分) (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6分)
参考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乌苏里江?祁连山?黄土高原?(4分) (2)①地降水比③地多(2分),?①地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1分)?③地水汽来自大西洋(1分) (3)原因:全球气候变暖(2分) 对农业生产:农作物缺水减产,易导致病虫害爆发而使农业受害面积加大等。(合理即可得分)(2分) 对生态环境:蒸发加剧,后备水资源不足,荒漠化程度加剧等。(合理即可得分)(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图示由①→②→③地自然景观变化从沿海向内陆,从森林-草原-荒漠,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判断④表示乌苏里江。⑤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为祁连山;⑥位于黄河中游,为黄土高原。(2)图示①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量较丰富,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而③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其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3)天山的冰川消退反映了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全球各地的降水量的变化和气温分布,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种植区域和病虫害的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影响陆地水资源和荒漠化等问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