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D.盐城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小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回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10月24日,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冬至日之间,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图中地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B图中地球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C图中地球位于夏至和秋分日之间,D图中地球位于冬至与春分之间。
小题2:10月24日,位于从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
小题3:“嫦娥一号”发射时为10月24日,而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最快,在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最慢。10月24日到次年的劳动节地球公转在从远日点经过近日点,又逐渐远离近日点的过程中,故公转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①能利用公转轨道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以此归纳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该图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小题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小题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时差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能力要求为: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计算及运用示意图表达地理事象的能力。
小题1: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有题可知,东八区区时为20:00,则区时为4:00的测控点比东八区时间晚16小时,即相差16时区,如果东八区用+8表示,则(?)-(+8)=-16,则?=-8,即区时为4:00的测控点在西八区。图中远望六号测控点与西八区对应,故选B。?
小题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对应时间为2011年11月3日~1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故选C。
小题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地球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A不对。2011年11月3日~14日,对应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B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我国在北半球,故C对。南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D错。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只要掌握了时差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就容易解答了。另外,需注意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2)注意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并画出简图,如图。
(3)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4)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特别注意不要把下午3点当做3点来计算。
(5)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6)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