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题。

1 .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 B.35°? C.66°34′? D.55°
2.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3.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边?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参考答案:1 .D? 2.C ?3.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事务的分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当太阳光线与大玻璃箱垂直时效果最好。即H=90°-|φ-δ|,φ=35°,δ=0°,α+H=90°,则α=55°,故第2题应选D项。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地区应是太阳辐射分布较强的地区,拉萨市年太阳辐射量最丰富,故第3题应选C项。第8题根据题意,夹角最大时,吸热面与地面夹角为90°;太阳光线与地面平行,即太阳高度角最小,应为冬季,故第4题应选A项,B为北半球春季,C项为夏季,D项北半球为秋季。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为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国际组织把我国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北京大学星”位于:
A.金星和地球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3分)该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M的地理坐标 。(2分)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4分)
(3)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 。 (2分)
(4)有关经线X度数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等于1100E B.等于1300E C.小于1300E D.大于1300E
(5)以下四幅图表示该日我国某中学操场上旗杆(旗杆立于O点)杆影端点移动的轨迹和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3分)
参考答案:(1)(20°N 120°E)(2分)
(2)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70°S及其以南地区(2分)
(3)80°(2分) (4)D (2分) (5)A (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太阳高度线的综合分析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1)图示越往北纬度越高,表示北半球,故确定M点的经纬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的直射点纬度为20°N。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与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互余。(3)图示120°的地方时为12时,而图示30°N与120°E的交点位于等值线B上,即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B,计算得此时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0°。(4)图示20°N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故昼长大于12小时,故昼弧长大于180°,而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故该纬度白天太阳高度变化为180°,故图示太阳高度变化为10°,跨经度应略超过10°。(5)该日我国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方向,而日落西北方向,故A符合。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关于赤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
B.赤道是终年昼夜平分
C.每年太阳两次直射赤道
D.赤道处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等,为15°/小时,南北两极点除外。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四季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B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