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代表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A ,B 。(填 “纵波”“横波”)。
(2)地壳的上层F是 层,下层G是 层,F层与G层密度的比较是F G(填“>”、“<”或“=”)。
(3)D、E是地球内部分层的界面,D是 面,E是 面。在D界面随深度增大,横波发生的变化是 ,纵波发生的变化是 。
(4)一般认为I层的物质组成是 的硅酸盐类矿物。
参考答案:(1)横波、纵波 (2)硅铝层、硅镁层、< (3)古登堡面、莫霍面、突然消失、迅速降低 (4)铁、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1)图示A波的传播速度较B波慢,故判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图示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而下层为硅镁层。由于硅铝层密度小,故分布于上层。(3)图示D位于地下约2900KM深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表示古登堡界面,而E表示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图示D界面以下横波消失,而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4)图示I层表示地幔,组成物质为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2.甲地的昼长时间为3.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4.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A.0°
B.20°N
C.20°S
D.23°56′N
E.8小时
F.10小时
G.14小时
H.16小时
I.5:00
G.9:00
17:00
19:00
东北方向
西北方向
东南方向
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1. B
2. B
3. A
4.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70?N日出是0时,发生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于恰好发生极昼的纬度互余。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0?N.选择B项。
2.根据日出与日落以正午12点对称,甲7时日出,17日落,昼长是10小时。选择B项。
3.150°E是7时,北京时间(120°E)是7时-2小时=5时。选择A项。
4.此时越向北,昼越长,乙在夹得北方;同时日出,在同一晨线上,乙在甲的西方,所以选择B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宇宙,一个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地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她的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1.下列选项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2.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3.公元前28年,《史记》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距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图中的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E.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F.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G.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H.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I.A层
G.B层
C层
A、B、C三层
参考答案:1. B
2. B
3. 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正确答案选B。
2.

正确答案选B。
3.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气大如钱为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大气层及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大气层及类型。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各图中阴影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四幅光照图,说法不正确的是2.关于晨昏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显示的为夏至日,北京时间为8:00
B.乙图太阳直射点为(110°W,0°)
C.丙图太阳直射点为(168°04′W,11°05′N)
D.丁图显示的为冬至日,新的一天范围为180°向东至90°W
E.晨昏线为大圆,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F.晨昏线平分赤道,故赤道上总是地方时6:00日出、18:00日落
G.晨昏线只有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经过极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H.同在晨线上的各地因同时刻看见日出,故晨线上日出时间(地方时)相同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甲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半年,晨线与经线的夹角是23°26′,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90°E?与晨线正好相交于赤道,说明90°E (东六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6:00,北京时间(东八区)则为8:00,所以A说法正确。读乙图可知晨昏线正好过极点,说明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此时昼半球与西半球(20°W向西至160°E)重合,昼半球的中间经线(110°W)就是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B说法正确。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读丙图可知78°55′N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夜)最大范围的纬度互余,所以此时太阳直射11°05′N,昼半球的中间经线与夜半球的中间经线互补,为168°04′W,所以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68°04′W,C说法也正确。读丁图可知66°34′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地球上的两条日界线分别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国际上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所以新的一天范围为180°向西至90°W.所以D说法错误。
2.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就是晨昏圈,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所以赤道上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A和B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晨昏线也随之移动,在春、秋分时直射赤道,与经线圈重合;在夏至、冬至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C正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早,从而产生地方时,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因为晨线很多时候与多条经线相交,故晨线上的地方时不一定相同,D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下部
C.软流层
D.地壳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