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分析可知①处位于断层线上,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河谷。
【小题2】③处的岩石位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沉积岩受到高温的岩浆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小题3】图示的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受到挤压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以及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种类岩石,没有证据表明受到过拉伸作用。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与图中箭头④所示的地质作用、意义相同的箭头是
A.②
B.①
C.⑤
D.⑥
【小题2】图中箭头中反映页岩变成板岩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小题1】④表示变质岩的生产,故与①具有相同意义。
【小题2】页岩属于沉积岩,板岩属于变质岩。故选④表示由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P地的海拔最可能为( )
A.0m
B.500m
C.800m
D.1200m
【小题2】R段河谷的主要成因( )
A.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
B.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
C.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D.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P点外围闭合等高线的值有500米和1000米两种可能。根据闭合等值线的读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为500米,P点的海拔高度在0米到500米之间;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为1000米,P点的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1500米之间。故选D。
【小题2】R处岩层中间向上凸起,为背斜结构。背斜顶部承受张力,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
考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 ]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2、大多数变质岩的丰要特征之一是
[? ]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参考答案:1、A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东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是其位于? ( )
A.太平洋沿岸地区
B.大陆板块向大洋板块的俯冲带
C.板块张裂地区
D.地壳运动活跃地带
小题2:日本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除本州岛外,损失最严重的岛屿是 ( )
A.九州岛
B.北海道岛
C.四国岛
D.琉球群岛
小题3:据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到海洋水体的物质,被黑潮(日本暖流)输送进入北太平洋。关于该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②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自西南向东北流动
③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④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小题2:北海道岛距离震中较近,损失较严重。
小题3:日本暖流对日本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流,它对核泄露污染物有扩散稀释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选修部分》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