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A.复杂的地表形态和多样的土壤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D.强烈的地震和频繁的火山活动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美国东部时间为西五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此时北京时间=18日13时28分+13,为19日2时28分,B正确。
【小题2】地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因此C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正确。
考点:该题地方时的计算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十一”过后,漳州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30开始改为7:5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漳州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 )
A.气温高低
B.太阳高度
C.经度差异
D.昼夜长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读题可知,“十一”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所以北半球冬季日出时间晚,上第一节课时间推后,故D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10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此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现象,该图中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3)A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小时。
(4)图中属于新一天的范围是 。
参考答案:
(1)南极
(2)极昼,23.5°
(3)18
(4)135°W向东到180°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是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
(2)根据图中的昼夜状况,此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该图中极点是南极点,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是23.5°。
(3)根据图中等份,可以判断一份间隔45°,时间差3小时。A点是经线与昏线的交点,可以计算出日落时间是21点,日落时间减去正午时间,然后乘以2,可知昼长是18小时。
(4)根据图中0°经线,可以判断与之相对的是180°经线。图中45°E是正午12点,所以135°W是0点。由时刻为0点的经线向东到180°,范围是新的一天。
考点:日照图,日期分界线,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经纬网的某部分,丙和乙在同一日期界线上,阴影部分为黑夜,且此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若甲乙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在30°和60°之间,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
A.10°N,45°W
B.15°N,50°E
C.15°N、70°E
D.10°S、30°W
【小题2】若此时一架军机以每小时44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飞向位于正北方向40°N的丁地,降落在刚刚进入黑夜的丁地机场上。则此日丁地的昼长为( )
A.13小时?
B.13小时30分
C.14小时
D.14小时5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出现冀州的最低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直射点纬度的2倍,此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所以直射点纬度是15°。若此地为北半球,则甲地是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甲乙两点间的精度差值在30°和60°之间,所以丙和已所在日界线不是0时,而是180°;丁甲所在经线(17时)在120°E和150°E之间,则可计算12点(直射点)经线在30°E和60°E之间,所以B正确。若此地为南半球,直射点纬度是15°S,甲地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丙和乙所在日界线是180°,甲乙两点间的精度差值在30°和60°之间,所以丁甲所在经线(6点)在120°W和150°W之间,则可计算12点(直射点)经线在30°W和60°W之间。
【小题2】甲地位于赤道上,丁地是40°N,且甲丁位于同一经线上,距离是4400千米,此时一架军机以每小时44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飞向丁地,需飞行1小时。图中此时甲丁所在经线为18点,1小时后为19点,丁地刚刚进入黑夜,可根据昼长=2×(日落—12)计算出丁地的昼长为14小时。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