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该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表示岩层发生弯曲,为褶皱,属于内力作用;②为风蚀蘑菇,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③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④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形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属于基础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2.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
C.水污染严重
D.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E.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F.增加人工降雨
G.修建梯田
H.大力开采地下水
I.跨流域调水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错误。
2.③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北方,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故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地层剖面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对该区域海平面升降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从E地层到F地层时期,海平面上升
B.从F地层到G地层时期,海平面上升
C.从G地层到H地层时期,海平面下降
D.从I地层到J地层时期,海平面下降
2.该区域褶皱、断层出现的时间,叙述正确的是
[? ]
A.褶皱发生在N地层形成后
B.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
C.断层发生在N地层形成前
D.断层发生在K地层形成前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①、②、③(阴影区域)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完成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2.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E.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F.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G.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H.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上不难看出①地的1月气温在0度以下,降水少;七月气温高(20—30度),降水多,说明其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2.按照上题的方法可以判定图中的②、③气候类型分别是南半球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地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般是分布在大陆的东岸,③这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光照不足,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对发展畜牧比较有利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其特征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的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判定出图中的①、②、③的气候类型,同时各自的成因、分布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考生不容易准确地读出图中①、②、③的气温与降水的数值特征,试题难度比较大,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国庆假期期间,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双重称号的泰山景区,迎来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雄伟的泰山给众多的游客留下了许多的感慨。据此回答1—2题。
1、五岳之中泰山以“雄”著称,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其理论依据是
[? ]
A.泰山是五岳名山中海拔最高的山脉
B.泰山是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山脉
C.泰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中隆升形成的高大块状山地
D.泰山是地质历史上形成最早的山脉
2、在泰山经石峪的大石坪上,被称为“大字鼻祖”的金刚经石刻,如今只剩下1069字,试判断其遭破坏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的侵蚀作用
B.风化及流水的侵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
D.地震活动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