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是指某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宗教信仰
D.资源
E.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应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
F.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
G.智力、技术条件不用考虑
H.只以本地的丰歉来确定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宗教信仰不属于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供养多少人生存来确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该图反映了2.依据该模式推断,某地区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若年降水量不变,则2000年产生的径流量相当于1970年的
A.城市下水道普及率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B.城市化水平越高,产生径流越少
C.与城市相比,农村产生径流少
D.城市化水平越高,对水体污染越严重
E.二分之一
F.三分之一
G.两倍
H.三倍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1.图中数据都大于1,说明城市比农村产生的径流要多。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1970年城市化水平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对应图中数字2这条曲线;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对应图中数字6这条曲线。经过图下计算公式计算可知选D。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该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题。
1.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2.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B.②为出生率;③为人口数变化
C.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死亡率
D.①为人口数变化;②为出生率
E.过渡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F.过渡时期,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G.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H.工业时期,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增多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工业后期因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2.过渡时期,死亡率低于出生率,而不是高于。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表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成都、武汉、上海、昆明四个城市(不是顺次对应),分析表完成下列各题。
四个城市的气象资料统计
1.对于丙城市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2.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及其影响因素是
A.一月均温比甲高,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七月均温比乙低,主要是因为地形阻挡了温暖的夏季风
C.年日照时数比甲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
D.无霜期比乙长,主要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小
E.乙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F.乙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G.丁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H.丁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为上海,乙为武汉,丙为成都,丁为昆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小,温度高,所以无霜期较武汉长,故D项正确; A项是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冬季风影响小;B,c项主要原因是成都多阴雨天气。
2.由表中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四城市的年较差分别为24.3℃,26.4℃,20.1℃,12.1℃’,则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小。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风难以到达该地,且纬度较低,因此冬季气温较高;夏季由于该地地势较高,气温降低。因此受地形、纬度及锋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较小。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完成题。1.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E.四川—水力资源
F.山东—气候资源
G.黑龙江—矿产资源
H.内蒙古—水资源
I.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G.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其土地面积所决定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到200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a)约为13亿,而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c)为16亿左右,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b)约为7亿左右。故C项正确。
2.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木桶短板”,找各地区最短缺的因素,即限制性因素。四川地处长江的上游,有著名的二滩水电站,故其水力资源丰富,A错;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海洋,气候条件较好,气候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B错;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矿、石油资源,C错;福建地处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形高低起伏,耕地分布破碎,人口密集,耕地资源极其短缺。
3.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大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A项错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B项错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通过引进该地区所最短缺的资源而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C项正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该地区最短缺的自然资源决定,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规性考点。掌握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和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区域实际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