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A.10°N B.10°S C.50°N D.50°S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当北京时间为18时,是该地的正午时刻为12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即应在北京西侧经度相差90°,该地经度为30°E。选A正确。。
【小题2】图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Δ|,可计算出夏至日时对应纬度是68.5;冬至日时对应纬度是21.5;即该地纬度介于21.5°和68.5°之间;图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该地应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经纬网图,已知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C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E,40°S)
B.(20°W,20°S)
C.(20°E,20°S)
D.(0°,40°S)
【小题2】C点在B点( )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小题3】A点飞往B点的最短航程方向是( )
A.正西
B.正东
C.先东南,后东北
D.先西南,后西北
【小题4】若某日A.C两点同时日出,则( )
A.A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点
B.B点昼长大于C点
C.太阳直射北半球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10°,图中经纬网呈正方形,说明纬线与经线间隔相同。所以C点的经度是0°。0°经线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所以图中下面是北,上面是南,C点的纬度是40°S,D对。
【小题2】根据经线判断,C点在B点的东面。根据纬度看,C点在B点的南面,所以是东南方向,C对。
【小题3】最短航向是过两点且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两点均位于南半球,图示间隔小于180°,所以A点飞往B点的最短航程方向是先西南,后西北,D对。
【小题4】若某日A.C两点同时日出,说明位于晨线上,根据晨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分析,此时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是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小,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点,A对。B点昼长小于C点,B错。太阳直射南半球,C错。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错。
考点:地图基本知识,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图A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图B表示四地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由快到慢
【小题2】 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图B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北极有极昼现象,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A、 C错。北京日出越来越晚,B对。地球公转先是由快到慢,然后由慢到快,D错。
【小题2】读图,结合材料,P点经度为120°E经线,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75°E时刻为6点,太阳位于东方,甲影子朝向西方,A错。105°E为8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乙影子朝向西北方向,B错。15°W为0点,结合纬度,丙有极昼现象,影子朝正南,C错。165°E为12点,丁在南半球,影子朝正南,D对。
考点:地球运动的特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日出方向与影子朝向。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宇宙环境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