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题《水的运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06 03:16:0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某外流河的上游流域内发生了某种地理事件,导致该河下游流量过程发生变化。读图8,完成25~26题。
 小题1:该河流在其上游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不可能的是
A.开垦湿地 B.毁林开荒 C.修建水库 D.森林破坏 小题2: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河流下游地区 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②旱涝灾害增多 ③有利于水能的稳定开发利用?④水土流失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图示反映该事件发生后,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加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为植被破坏,导致上游汇水加快,故C错误。 小题2:直接从图示反映事件发生后,河流流量甲大,且洪峰提前,故判断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涝灾害多发,故选A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信息分析,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天山冰雪融水大部分都是新疆内流河的补给水源,部分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有下渗蒸发的,因此没有直接参与海陆循环;长江向东注入东海,把陆地水送回到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参与了海陆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没有将来之海洋的水汽输送到大陆,未参加海陆间循环。因此只有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甲图是我国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图。读后回答问题。

 (1)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甲图①②两条曲线,哪条是筑坝后测到的?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乙网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原因。
参考答案: (1)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2)②?流量曲线平稳 (3)图略。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本题解析: (1)根据各种补给的量及出现的时间可知,A出现于夏季且量较大,故为雨水补给;B补给主要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的全年补给量变化较小,为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在河流下游地区修筑大坝后.其流量曲线的变化将变得更加和缓,如②线所示。 (3)森林砍伐后.该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流量的变化将更加显著,水位会陡涨陡落。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甲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乙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分析后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 甲?乙 (1)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降水__________,海面水温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成因及类型:类型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受__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4)中国在“厄尔尼诺”年,一般____________干旱,____________下游一带多雨;____________常出现低温冻害,____________减产;南方梅雨期入梅偏迟或____________;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____________一带多雨,____________下游则干旱。
参考答案:(1)较多?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2)上升补偿流?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3)赤道逆流?上升?上升?多降水 (4)河套?淮河?东北地区?粮食?空梅?河套?淮河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分析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转化分析“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由原来的年降水量为25—125毫米变为高达360毫米,出现洪水泛滥;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由原来的多雨变为少雨,出现旱灾。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河流上、中、下游河段的差异明显,下图表示我国长江向东流的一处蜿蜒曲折的河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考虑河岸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受侵蚀较严重的是( ) A.南岸的凹岸 B.南岸的凸岸 C.北岸的凹岸 D.北岸的凸岸
|
【小题2】长江该河流段的夏秋季节是洪水期,河水主要补给来源是 ( )
①冰川融水 ②大气降水 ③湖泊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凹岸和凸岸理论,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较多。所以B、D错。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强,左岸侵蚀弱,所以侵蚀较严重的是南岸的凹岸,A对,C错。
【小题2】根据河道弯曲形态,该段应是荆江河段,洪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湖泊水系的湖泊水,②、③对,B对。位于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山上没有永久性冰川,所以夏季没有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A、C、D错。
考点:凹岸、凸岸理论,地转偏向力,河流的补给水源。
本题难度:一般